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论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应关注的几个环节

2014-08-1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启动常见故障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论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应关注的几个环节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导 言 随着企业化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我局为开拓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不断购进新设备,使地勘队伍的技术装备和施工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一些单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弊端仍然造成部分设备损耗过快过大,使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现有设备,使其发挥出最佳效益,
    这是我局设备管理工作应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在“避免重复购置.减少设备闲置.提高利用率”的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好可行性论证,强调待购设备的适用性
    购买设备是要有资金的,在目前各单位资金并不宽余的条件下,为扩大生产,有时则必须以筹资的方法予以解决。“既不要因自己规模小而不敢筹资,也不应因自己规模小而贸然筹资。” ①  资金来之不易因而投资更应审慎。可行性论证是设备购置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认真对待。设备的购置计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根据业务需求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以及经费情况进行编制。优先安排常规和急需设备,保证所承揽项目的施工需要。
    设备购置前不仅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正向论证,同时还应进行反向论证,论证其适用性和购置的必要性,并对使用效益作出综合性预测分析。如果是购置大型设备,还应安排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作深入调查,从设备的功能要求.选型情况.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综合考察,重点评估其在当前和稍后阶段的使用价值。
    二、加强协调,促进设备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提高现有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不同用途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1.大型设备应由租赁站集中管理,实行有偿使用。
    大型设备相对使用较少.用量也较小.且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实行集中管理能解决在个别单位的闲置问题,减少其费用开支。各单位可根据施工项目届时租赁所需设备。设备租赁站负责安排维修保养,并向租赁者收取管理费用。
    2.扩大使用范围,实现资源共享
    全局设备实行协作共用,以加大对外竞争的实力。积极组织调剂各单位空闲设备参与设备的协作共用,凡参加协作共用的设备统一标识,由局备案并负责在某施工单位需要时调用,提供设备的单位可由此获得一定利润。以此使每台设备都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3.制定设备共用规则,疏通设备流通渠道
    在征集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由局召集各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制定出《湖北煤炭地质局设备共用规则》,《湖北煤炭地质局设备共用规则》应以共赢的原则,兼顾各单位利益,做到公平合理。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局设备的资源配置及运行情况,适时做好科学.统一的调配使用,做到设备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单位设备,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在设备调剂使用过程中,为保护出资单位的利益,加大设备调剂和流通,对积极主动参加设备调剂的单位应给予奖励。按其设备的使用价值在其维修费用不足时给予适当补助。对不进行登记.且存在闲置设备的单位,一经发现如闲置设备为总局或局投资购买的,局将无偿收回,并对该队的下一年度设备经费给予控制与压缩。对购进一年以上尚未正式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要追究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所购设备根据全局实际需要重新做出调整。
    三、 落实维修经费,加强维修技术力量
    随着“转制”和新设备的增加,设备维修对于提高设备使用效益而言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使用人员对新设备的性能.结构不尽了解,常因使用不当,造成损耗和故障率较高;另一方面,专业维修队伍因受编制限制其维修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加上维修经费不足所形成的“凑合”思想,均造成了生产设备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的问题。英国一位设备管理专家A·凯利曾这样阐述设备维修的职能:“维修的职能是利用有关的人力,备件和工具等维修能力进行设备部件的更换.修理.调整或改善,使其能在一定的利用率和性能下使用一固定的阶段”。②  因此重视维护和维修,是保证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各单位应对设备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必要的维修经费,积极培养和加强设备维修力量,适时督促维护.维修工作,并减少带病使用和待修状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定期维修.维护和保养制度,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全局上下要消除“如果设备正在运转,则不需要维修”的误区,对设备维修.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积极推广预防性维修。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单位可设立维修基金,成立特色维修点。针对各单位维修 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维修技术面相对狭窄的特点,各单位现有机修厂可选择走维修社会化保障之路,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公开招聘维修技术人员,成立不同种类设备维修的服务网点,如钻机类设备维修点.计算机设备维修点.起重运输设备维修点以及常用配件.材料供应站等,同时对内对外开展有偿服务。所需设备设施.技术人员,可由局在全局范围内进行
    优化配置或适当投入补充。
    3.设备管理部门与所有维修点约定奖惩措施,维修费用与设备的返修率.服务质量挂钩。各维修点应以保障内部生产为主要任务,同时对外提供服务积极创收。
    4.开展横向合作,合理利用技术力量,扩大维修技术优势。队与队间要开展技术合作,相互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有偿维修,双方的设备维修费用实行即时记账.定期结算.互相抵消的原则,减少维修经费支出。
    四、利用信息反馈,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反馈调节机制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作用在于依据过去的或现有的实际情况,调整未来的行动。能否及时准确的接收.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是反映设备管理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能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根本环节。设备的管理信息准确.能及时地反馈到决策机构,可以使决策者充分掌握设备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设备购置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设备管理部门应把日常管理中收集到的信息,诸如:现有设备的种类数量.设备的使用性能.辅助材料的种类价格以及售后服务.日常故障和配件价格等情况加以归类并汇总.整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层并提出建议,使决策者在决定设备购置方向时能有的放矢,以免影响设备的使用.维修或造成重复购置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利用档案管理和设备调查信息,指导管理工作。
    五、加强“人”的管理,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技能
    设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即向管理要效益。设备管理的实质是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如何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备管理的最大奥妙是如何将与之相关的人的潜能调动到最大限度,使其人的能量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来。这不能只是把“有形”的制度和文稿贴在墙上或铺在桌上,而是如何把这种“无形”的意识装在每个人的心里。设备的管理不仅要做好计划论证.采购.使用.维修和档案管理,不仅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使用者的管理。
    设备本身只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被动因素,而广大的使用者才是在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动因素。因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对“使用者”的管理。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使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设备的使用水平。要让他们参入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参入设备的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和改造升级工作,与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探讨怎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如何挖掘设备潜能,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小结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是一个需要单位的领导者.设备管理者和设备使用者共同努力去解决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抓好计划论证和使用协调,保证其维修经费,加强使用技能和技术的培训,加大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最大努力地促进设备服务的社会化,设备就必然会产生出它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姜少敏 丁跃进  2002.5
    ②《Terotechnica》(英国)A .Kelly  Vo1.2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