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还没摸过键盘哩
“农村娃还没摸过键盘哩”
——湖北省民族贫困地区恩施自治州农村中小学微机“冬眠”现象聚焦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大堰中学 王国强
2003年9月2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
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听着
广播里的报道,正在抽着烟袋的湖北省民族贫困地区恩施自治州一农村的中学解王老师长
长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进步是多么
关键,可是在他所在的学校校园里,孩子们敲打键盘的声音已经消失很久了。
键盘声在学校里消失
2002年秋季,湖北省民族贫困地区恩施自治州农村各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学校因此
取消了曾经收取的一些费用,诸如语音费、上机费等等,而曾经每周必修的微机上机课也
停止了。老师们想不通,孩子们更想不通,学校辛辛苦苦建起的微机室难道就这样过早地
结柬了它的“使用寿命”?大家凑钱买来的就这样提前进入“冬眠”状态?疑问归疑问,
键盘声还是在校园里消失了。“一费制”后,的确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恩施州的农村中小
学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带有共性而
又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恩施州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关系着恩施州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取消上机课最不高兴的是学生
邓小平同志说过,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课程
计划也明确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必须开设计算机课,而且2004年以后,中考时还要考计
算机课。基于此,该地区农村各中小学不顾前几年“普九”债务高筑(为了顺利实施“普
九”。政府推行了一年“普九”、三年还债的政策。“普九”过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负
债不少)的压力,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广大救师你1000元、他3000元地集资,好不
容易总算把微机室建起来了。当时,湖北省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厅也联合发文:配置微
机的学校可以按一定标准收取上机费,小学为40元左右,中学为50元左右。学校按此标准
收取的上机费除去电费、耗材等正常开支费用外,余下的费用还能偿还一部分教师的集资
款,这样学校的计算机课就慢慢走上了正轨。
2002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物价局、财政厅在《致全省农民朋友第二封公开信》
中再次觌定,农村中小学微机设备达不到50台的不得收取上机费,符合规定的每生每学期
以收取15元的上机费。该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微机购置普遍都在30台左右。文件下达以后,
许多学校因为没有多余资金,无奈之下,只得停上上机课。
对于停上上机课最不高兴的要数学生了。建始县某中学一学生曹某说:“过去的上机
课雷打不动,让大家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多有趣。而现在清一色的理论课,而且只要有别
科教师要占用,微机课也成了最好的馈赠品。”中学生汤某对上机课更是一往情深、直抒
胸臆:"我们多想上上机课啊!”
很多农村娃不知道电脑和网络是啥玩意儿
学校停上上机课,家长们也有意见了。家长范某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大女儿去年初
中一毕业就到街上打字社打工去了。而我现在的这个在读初一的学生连键盘都还不熟悉。
差别好大哟。”家长高某告诉笔者:“……孩子总得踏入社会.要学微机。看来只好毕业
后再出钱给他培训……”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采取变通方法,让要求
上机的学生的家长办理上机证以后,再在学校上机,这相当于商业上机。
对于停上上机课,学校也是爱莫能助。建始县某中学总务主任满肚的苦水一倾而出: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一费制’,这点费用能够买点粉笔、墨水等教师日常办公用品就算
阿弥陀佛了,根本谈不上上机了。30台微机,仅仅启动一下就要20多元的电费,这钱从哪
来?”
“城里的孩子都已经严禁进入网吧了,而许多农村孩子连电脑和网络却还不知道是啥
玩意儿。人家城里学校已经在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行了网络化,个个教室都有宽
带接口。而我们呢,连上机课都上不了。”这是某中学校长的直白。
“说个掉底子的话,我们农村的娃娃儿还没有摸过键盘哩。”建始县一小学教导主任
腼腆地说。
微机“冬眠”值得深思
教育部门有关人士称,学校微机“冬眠”现象主要是实行“一费制”和农村税费改革
以及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后,当地财力不足,各级应该到位的教育资金难以到位所造成的。
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
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的精神,如何解决微机“冬眠”现象,的确是个值得深思和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