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积累资料
教师要多方面积累资料,成立本身的“资源宝库”。
一、积累资料的方法
教师积累的资料大抵包罗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二是图表资料;三是音像资料。一般来说,文字资料是较为遍及的,也是易于积累的。
1、整储式
整储式,把见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完整地储存下来。这种方法合用于信息量较大、较富厚、集中的资料,如教学参考书、习题汇编类资料等。
2、摘抄式
摘抄式,就是从所见到的文字质料中“概要钩玄”,把本身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记下来。它有两种主要方法:
(1)卡片式。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法。其要领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筹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2)条记式。即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条记和做卡片有沟通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差异的是条记的容量较大,可以比力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条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3、剪辑式
即将有关内容从书籍、报纸、杂志上裁剪下来,编辑在一起。为了防备散失,可用专门的本子,将剪辑的质料分门别类地粘贴上去。
4、目录式
目录大抵包罗这样几项内容:资料名称(既可以是书篇名,也可以是本身对资料分类的名称)、作者、出处(出书社或报刊)、页码。虽然,按照需要,目录也可以做得再详细些。
二、积累资料的历程
1、汇集
教师汇集文字资料的范畴主要是有关教育教学方面和科学常识方面的书、报、刊。从时间的分派来看,汇集可以按照当前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集中进行,也可以在平日里分手进行。
2、筛选
筛选就是将汇集到的质料,按照必然的尺度,通过阅读以确定取舍。固然汇集自己就具筛选性,但其范畴过大,尺渡过宽,待存储量过多,不易保管,也不易查找。经过筛选,范畴缩小了,应选取的内容也明朗化了。
3、加工
即运用前文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对选定的内容进行处理惩罚、加工。
4、分类储存
三、积累资料要做到”四勤”
勤阅读 阅读是汇集资料的最重要的途径,“口不停吟于六艺之文,手不断披于非家之编”,(韩愈)持之以恒,必能收罗到许多珍珠美玉,使本身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
勤思考 一是常常想一想应该汇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从哪里收集;二是在阅读、筛选取时深入动脑思考,判断出哪些对象是有用的,是值得积累的,以后会用于哪个方面。经过这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阐明事情,可使积累的资料有较高的质量。
勤整理 常常对汇集到的资料加工制作,分类编排,以方便查阅。在整理历程中,还要对已失去价值的资料随时剔除,随时增补新的资料,使积累的资料如淙淙的小溪,常流不绝,常滚常新。
勤翻查 积累资料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对教学、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因此,教师要常常翻一翻、查一查积攒下的资料。这样做有两点利益:一是学习资料内容提供的常识,扩大视野;二是加深对有关资料的印象,便于及时发明、挖掘资料的价值,及时把它派上用场,使“死”的资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