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改良成长普通高中教育

2014-03-0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改良成长普通高中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需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布满朝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基坚定的人才常识根本。本文试图就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改良成长普通高中教育的有关问题与各人配合探讨。

  一、我国的教育改良和成长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改良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共召开了三次全国教育事情集会。每一次全教会都有一个很是明确的主题。第一次全教会的主题是教育体制问题。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良的决定”,根本教育“处所卖力,分级打点”,就是这一次定下来的。第二次全教会的主题是明确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职位的根本上确立了90年代末乃至下世纪初中国教育改良成长的蓝图,也就是明确了事业的成长方针。第三次全教会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它集中地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培养方针,大概说是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回首这三次全教会可以看出一个脉胳:从体制到事业方针,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针这样一个不绝深化的历程。

  第三次全教会符号着我们党对教育的职位和感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江泽民同志在讲到教育的职位和感化时,用了“四个根本”来表述,即:在增强综合国力中教育具有根本性职位;教育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工程;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常识财富和要害的根本设施;教育是常识创新、流传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从差异的角度对教育的职位和感化作了很是全面、很是深刻的论述,这符号着我们党对教育的职位感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总书记还讲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1999年这种国际、海内大配景的环境下,总书记在讲教育问题的时候,真是语重心长啊。国度的命运系于教育,这是多么重大的责任。所以,在读这个讲话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事情者的责任。我们难道不该该在民族再起的大业中,有所作为吗?党和人民在民族的振兴中对教育的重托确确实实给教育的成长、教育的改良带来一个极好的机遇。

  第三次全教会在很多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上有新的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是明确地论述了教育不单具有公益性,并且具有财富性。已往,人们称教育为财富,是把它作为处事性行业归于第三财富。全教会指出教育具有财富属性,“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常识财富”,是指在常识经济的社会形态下,通过培养人才出产和缔造常识。因此,教育投资也就是具有根本性的出产投资。虽然,教育的根基属性仍然是社会公益性。因为它的产物具有大众产物的性质。即使是选择性教育这一块也是出产的准大众产物,教育根基不出产完全的私人产物。

  第二,明确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干系。今年高档学校比力大幅度地扩大招生,它主要是按照对教育与社会需求干系的新认识作出的布置。有强烈的社会需求,而且学校有能力包袱这个任务,这就是扩招的客观依据。这个转变是从已往掉臂社会需求的环境来确定打算,到此刻主要依据社会需求来确定教育的成长范围。这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定的转变。如果市场对教育完全不起感化,那就谈不上教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

  第三,揭示了教育的体系布局是制约教育的改良和成长、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原因。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就是由于教育自己布局上的矛盾而发生的。已往一讲应试教育,仿佛是根本教育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本身在追,殊不知这是各类原因综合感化的功效,最后逼得根本教育不得不在这个独木桥上一争高下。这个问题的要害是整个教育的布局有问题。大学招生就只有那么点数量,加上就业方面的原因,使学生没有其它的选择。对教育体系布局问题的揭示,表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必需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系统,而不是一个关闭系统,关闭的教育系统与开放社会和经济是不相适应的。

  第四,教育的底子任务是要把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巨大的人口承担转化为强大的智力优势。教育不是被动地完成适龄人口的教育任务,而是通过教育的转化造就各级种种人才,形成强大的人才雄师。

  第五,成长、深化和富厚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第三次全教会明确地表达了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这样一个完整的观念。素质教育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二是“新”,即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它的各类表述可以充实浮现这两个意思上。既讲了全面的素质要求,又讲了各级种种教育的任务,还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全党、全国人民的配合任务,因而对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论述得更为充实;素质教育不是针对所谓应试教育倾向的观念,而是浮现新的历史时期对创新素质要求的缔造性教育。

  这次全教会还为教育的改良和成长采纳了一系列重大的新举措。首先在教育体系布局上打破,加快高档教育的成长,加快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成长,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从而使教育体系布局形成一种比力良性的布局。再就是把整个教育放在社会之中,成为一个开放系统,理顺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干系,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另有,这次全教会对教育的打点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经费和师资担保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三次全教会,内容富厚,意义深远。为构建布满朝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根本和实施框架,对付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改良和成长必将发生重大影响,预示着中国的教育改良成长必将呈现一个新场面。

  二、新的教育体系必需与社会经济成长相适应

  全教会为教育改良和成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教育改良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教育体系包罗教育看法、教育体制、教育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要领,这是一个内容遍及、涉及方方面面的巨大工程,需要恒久的探索和努力。但最底子的是:新的教育体系必需与社会经济的成长进步相适应。

  我们国度正处于并将恒久处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在这个比力长的时期内,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掉队的社会出产之间的矛盾,因此,穷国办大教育这样一种场面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我国人口多、基础薄、成长极不服衡。从经济布局形态上讲,我们的社会形态根基上是一种多元布局的社会形态。中国的教育决策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大头在农村,这是我们决策的一个根基出发点。鉴于这种环境,历史和现实表白,中国的教育必需对峙社会主义的办学偏向和办学目标,走中国式的教育改良和成长之路。无论是建国五十年的历史,照旧改良开放以来20年的历史,都汇报我们,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门路别无选择,教育也是这样。教育必需从国情出发,对峙社会主义教育偏向,走有自身特点的改良成长之路。

  80年代末以来,出格是十四大以后,我们国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打算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良,与这个改良相适应,经济布局产生了重大变革。由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布局的变革,一定要求包罗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改良,这就是此刻教育改良的大配景。和这个改良相适应,人们的思想看法必需转变,也就是说要从已往比力习惯于打算经济的模式下思考问题转向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思考问题。这个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长短常难的。对任何工作,解决任何问题,看获得、想获得和做获得这是一个完整历程的三步曲。能看到问题不必然能想到解决的步伐,即使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步伐,并不见得就能够有效地实施。思想看法不适应,这也就是教育严重地滞后于社会经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已经变革了的环境,我们必需当真研究实际,解放思想,转变看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敦促教育事业的改良和成长。

  我们还必需看到,教育改良和成长面临崭新的成长态势。教育成长到今天,教育的职位感化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存眷和重视。跨世纪的教育的成长趋势,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民主化,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要求在更大范畴、更高条理上实现教育的时机均等。

  教育多元化,要求整个教育要形成一个多条理、多类别、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多样化的教育花样。这种环境在已往高度集中的体制下是不行设想的,但是此刻将成为现实。

  教育社会化,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从而导致传统的教育形式产生底子的变革。

  教育打点非集中化,就是教育的大政目标统一要求和处所的自主打点相结合,这是多元化的社会布局对教育的一定要求。多元化的社会布局,相应的教育成长战略选择,一定是一种非均衡的成长战略。

  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在海内外的教育成长中,泛起一种多元化的态势。所谓教育的公办和民办无非是从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两方面进行区此外,此刻我们的学校有相当一部门学生它是公办照旧民办性质的?许多工作如果不但是从观念出发,而从实际出发来阐明它,来定它的性,可能会更准确。

  教育信息化,也有的称为教育的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实质上是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育在更大的范畴成为开放的体系,实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成长和经济全球化对上层建筑感化的功效。

  教育方针综合化与常识综合化,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以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要求的教育方针,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的存眷。在教育方针综合化里有三个要素,即创业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缔造观念。创业的意识要求教育培养方针不是为现成的岗亭去就业,而要能去创业。

  教育终身化,就是人的学习阶段将不再局限于在十几年的学校糊口,它包罗从生下来到最后,在他的一生中都是一种学习历程。

  教育成长趋势表白,教育是一种横向扩展到社会上的各个方面,纵向延伸到一小我私家的一生的这样一种过程。教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完整的布局体系。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也不为过。当当代界各国,在振兴国度的门路上,振兴教育都是首选的方案。按照党和国度对付教育的期望,按照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的现实,只能得出结论:改良是独一的出路,要真正凭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深化教育改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我们应该看到,新时期的教育改良和成长就是要构建与社会经济相适应、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看法、教育体制、教育布局、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要领,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成长,不能适应提高百姓素质的需要。”不难看出,教育改良简直是一项社会工程。教育看法是涉及到全社会的问题;教育的体制、教育的布局则更多是当局和主管部分的工作;培养模式、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领,这些与学校的干系更密切。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教育体系,要害是解放思想、转变看法,体制和布局是打破口,最后还得在培养模式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领上去落实。只要我们当真地按《决定》精神去探索,中国的教育改良和成长必然会开创一个新的场面。

  三、大力大举推进办学体制改良,积极成长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档教育的跟尾口,是教育布局中的重要环节,积极成长普通高中教育是构建教育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最近这两年,高中教育长短常活泼的一块。为什么要成长普通高中教育,群众的要求已经作出了答复。普通高中教育成长的源动力就是社会需求。我们办教育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得到了这样的认识。最近的十五年湖南普通高中教育的范围一直没有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这么紧张,就是布局上出了问题。教育最终是要接受社会检验和评价的。现实的环境是,即使凭据统计的今年133800名高中结业生来计算,按全省同龄人口,也就是说12年以前入学一年级的新生,100小我私家里读完普通高中的是1 1.8个,这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吗?与全国来比力,1998年全国的每一万人口在校的高中生是75.89小我私家,湖南只有74.66,在全国排20位。显然,湖南的普通高中教育成长是不足的。

  如何理解成长呢?1997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17万多人,1998年高中招生数是191000人,比1997年增加了1万多人,这必定是成长。今年全省普通高中的招生可能到达22万人阁下。22万比19.1万增加了2.9万人是成长。我认为理解中等教育成长的要害是相对付初中结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是否相应地提高了,这才是真正的按比例成长。如果60万初中结业生,升入高中15万人,那就只有25%,80万初中结业生升学招生20万人,那升学比例照旧25%,绝对数量是扩大了,但从解决需求矛盾这个角度上它是不适应的。所以当作长,不单要看范围,还得看提高下一级学校结业生的升学率。去年初中结业生升普高的比例是22.8%。今年的比例可能提高到25%以上。初中结业生中每4小我私家有1小我私家上普通高中这绝对不多。大致估算,或许在2002年全省初中结业生将打破110万人,按25%的升学比例,那就是招27.5万人,三年下来就是80万人的范围,比此刻的范围差不多翻一番。因此,大力大举成长还做不到,没有条件,但“积极”成长,克服困难,尽可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要积极成长,到底怎么成长?在怎么成长的问题上,有须要对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作点阐明。普通高中教育是根本教育的最高条理,大概说是高条理的根本教育。这句话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教育属性就定位了。它的教育属性是根本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它既区别于专业教育,也差异于高中阶段的其它门类的教育。由于它是高条理的根本教育,因此,以它遍及的适应性、较强的可塑性、成长的多样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布局中发挥感化。由于它定位在根本教育,人们经常把普通高中和初中、小学放在一块,叫做“中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前,用中小学这个观念一讲,很是清楚。但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这个约定俗成的术语就要面临新的环境。人们一提普通高中的时候就与“中小学”联系起来。而人们的习惯认识是:中小学从来就是收费很低的,“中小学”从来就是国度包下来的。普通高中从它的社会成果来讲,我认为应该定位在“选择性教育”上,选择性教育和义务教育是有区此外。义务教育是国度依法履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选择性教育是尊重各项选择权利的、一种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出产的产物是大众产物,是全社会享有的;而选择性教育是出产准大众产物,它有为全社会处事的一面,但这种教育不是人人都享有,具有排它性。这两类教育的性质、任务纷歧样。普通高中教育既然差异于义务教育,就应该遵循选择性教育的法则去成长,否则会有许多问题讲不清楚。从理论上、认识上、政策上要严格区分这两类教育,才有利于用差异的步伐解决差异的矛盾。

  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及格的新生,普通高中不为高档学校输送学生,还办什么普通高中?不强调质量,不强调多为上级学校输送及格新生,就没有尽到这一个教育门类的责任。虽然,我们输送的及格新生必需是全面成长的,必需是具备良好素质的。如果说在已往的教育教学上有这样那样的不敷的话,那么跟着招生制度、评估制度的改良,我想各个重点中学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及格的新一代方面,将会做得更好。   既然普通高中是选择性教育,那么选择性教育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