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突如其来的提问

2014-04-2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中有关伐木工人的材料时,我说:“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去答。突然,学生A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吗?”“可以。”“老师,伐木工人采取截肢方法,真的能最终活着回去吗?截肢真的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学生A继续说:“自行截肢,简单包扎,再艰难地爬回去,要流多少血。况且又是在森林里伐木,行人稀少,离家较远,伐木工人非常有可能在路上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再假如在昏迷的过程中,遇到凶猛野兽又怎么办?”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说:“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学生B说:“我想了一下,截肢不应是当时唯一的方法。如果先用电锯锯压在腿上的树干一点,然后抽出电锯,再斜着锯,如此反复,不是可以脱身了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使精心设计的教案搁浅了,尽管说没有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令我高兴的是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思考,思维被激活了。
    不过,我却有了新的思考:课堂究竟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意义何在?
    我们常说,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但是,在事实上,教育工作者常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
    教育家张伯苓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从课堂入手,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最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意义也就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预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生成”才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也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
    打破“预设”,教师与课堂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