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何丽琴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本文字数:2514
[摘 要] 在对高职院校
学生开展创新
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分析“三校生”转段生源、“普高生”统招生源、“普高生”单招生源及“高职扩招”生源这四种生源
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及创新
创业潜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新创业教育方式开展“分层教育”,对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受众展开不同的教育,实现了较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生源;分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91-03.
一、背景
目前,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职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选手段,是降低高职学生就业难度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有效选择。作为创新创业人才,,首先,知识储备丰富、心理品质优秀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需要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深入分析的能力,对创新创业有初步的认识与选择;最后,需要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向社会提供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认知、创业取向和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1]。
在我国高职招生入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当前高职生源种类较多,主要有“三校生”转段生源(“三校生”是指职校学生、中专学生和技校学生)、“普高生”统招生源、“普高生”单招生源以及“高职扩招”生源。这些不同生源学生由于其前期的教育背景不同,对于上述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呈现出不同的适应性。鉴于该现象,将近年来在各层次各门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广泛的“分层教育”理念引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以获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应用方法
(一)确定分层依据
“分层教育”理念的依据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因此“分层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教育背景不同、知识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笔者认为,在高职生源结构多样化形势下,不同的生源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根据高职生源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三校生”转段生源、“普高生”统招生源、“普高生”单招生源以及“高职扩招”生源这四个层次,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结合高职办学特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
1.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开创新创业类课程及教学项目,或结合专业特点将原有课程和创新创业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激发创业热情和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结构更加富有创造性,适应创新创业[2]。
2.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
在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的重点是评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契合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同时,技能大赛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未来创业所需技能的了解。
3.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高职院校通过自愿报名或内部选拔等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和创新创业相关的各类大赛。通过参赛过程中的团队组建、集中培训、项目策划及实施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产品及技术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认知能力等创新创业能力,并鼓励学生将大赛收获转换成创新创业的成果[3]。
4.开展社会实践
目前,高职学生在假期拥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进行下乡服务,可以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可以走訪不同人群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结合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等。这对于在校学生了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拓宽眼界、激发创造性思维、落实创意、形成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5.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平台
借助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技能+研发+生产”综合教学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实训强化了专业技能,将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结合参与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生产,还可借助企业资金及技术支持将创新成果向实用产品或技术转化。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6.成立创新创业社团
以校内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为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模拟创业、勤工俭学、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创新创业专题论坛等活动,创造丰富的体验形式,通过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的社团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创业技能。
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受到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潜力及专业学习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式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鉴于此,分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02204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