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苗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480
[摘 要]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且难以区分理解,在教学中恰当应用类比教学法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添学习的乐趣。
[关 键 词] 病理学;教学改革;类比教学法;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51-03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经过和转归的一门基础学科,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等多个学科领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但因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区分,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高课堂效果,是很多基础病理学教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笔者通过几年的病理学教学实践发现:在概念的理解区分上恰当运用类比教学法,利用生活化的例子,可使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不仅大大地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一、类比教学法概述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部驱动力[1]。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影响学习效果,因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是病理学教学的努力方向。类比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具有相似点或相同点的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简称为类比或类推。广义的类比不仅指两个对象之间的类比、相符或有同样的关系,还指修辞中的隐喻和比拟。据文献报道,类比教学法在数理化、计算机等理科教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2-4],但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应用还比较有限。基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将这一思维应用于基础病理学的实际教学中,把未知的、抽象难懂的新知识与记忆中相类似的已知的、具体简单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两者之间内在的相似性,使“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使“陌生”变“熟悉”,“枯燥”变“乐趣”,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5-7]。
二、类比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一:区分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在学习病理学总论时,讲到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形式有两种: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区分。笔者就把损伤的机体形象地类比为一件破洞的红毛衣,机体组织损伤后(一件红毛衣破了),周围有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就如家里恰好有足够的红毛线,会首选红毛线进行修补),修补后,保持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外观完好如初,又能保暖),不留痕迹(在外人看来,根本不知道毛衣破过),这就是再生。但当机体组织损伤后(一件红毛衣破了),周围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能力弱,或者没有增生能力(家里红毛线不够,或者没有),只能通过纤维组织来进行修复(只有万能的黑毛线),纤维性修复后留下瘢痕(不得不选用黑毛线,修补后留下痕迹,一看就知衣服破过),通过类比之后,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一目了然。
(二)案例二:区分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
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都是判断缺氧的几个常见指标,讲解时,可因地制宜,利用教室和课堂做类比。例如:把本教室比作机体血管里的血液,一个教室里的100个固定座位类比为1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来教室上课的学生比作氧气。理想状态是:让1L血液中所有红细胞的血红蛋白(100座位)都来结合氧(学生),结合的最大氧量(100个座位上有100个学生),就是血氧容量(100个学生)。但实际上1L血液中的含氧量往往达不到最大容量(来听课的学生数≤100人),其包括两部分:化学结合的氧(来上课且有固定座位的学生96人)和少部分物理溶解的氧(別的班来旁听但没有固定座位的学生1人),,实际的含氧量就是血氧含量(实际听课的人数共97人)。血样含量(实际听课的人数97人)占血样容量(总人数100人)的百分比就是血样饱和度97%。其中物理溶解的氧气(旁听生)较少,也可忽略不计。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件进行类比,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三:炎症的概念
在讲炎症概念时,提到炎症的本质是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是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结果。这与学生潜意识中认为炎症对机体有害,有所差异,多数学生对此比较困惑。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出现炎症的机体比作一个国家,致炎因子(如细菌病毒)比作外敌,各种类型的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比作国家的军队力量(如:陆军、空军、海军、野战军等),虽然形态(着装)不一,但都是我们机体(国家)的保卫战士。当致炎因子(外敌)到达机体(国家),试图对机体(国家)造成损伤(破坏),机体(国家)就会派遣不同的炎细胞(军队力量)前去吞噬消灭致炎因子(抵抗外敌,包围国家),整个过程是个防御的过程。最终斗争(战争)胜利,消灭致炎因子(将敌人驱除出境),但由于整个防御过程发生在机体内部(战争发生在我们的领土),不可避免的会对我们机体(家园、建筑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
20220507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