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进华 严红根 叶宏 黄克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482
[摘 要] 想要徹底实现制造强国的转变,制造业领域中将着重强调工匠精神。而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在教学中应时刻加强工匠精神渗透和塑造。在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岗位工作要求,这对其形成工匠精神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主要立足于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方案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71-03
工匠精神所指的是在基础岗位上钻研工艺技术,提高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该类劳动者应具有无私奉献和勤俭奋斗的优良品质,具有以上精神能够使其成为高质量的人才。高职教育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高质量、高涵养的技能型人才,包含职业精神与技能两个方面。但目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轻精神、重技能的教育现象,而近年来中国企业转型愈发深入,企业对工匠精神也更为看重,所以各高职院校为保证人才教育方向正确,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
一、通过校企合作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自工匠精神被提出后,高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在逐渐加深,并且通过院校的持续探索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群体工匠精神方面也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从综合层面分析,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应突出多元化特点,将该教学目标和校企合作进行有机融合具有较强可行性。一方面,校企合作下强调工匠精神培养,可将校企合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最关键的则是企业是高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因此,在工匠精神大力推动下企业也需在此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所以从根本目标上看,企业与学校两大主体具备目标统一的特征。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下,在培养学生个体工匠精神时,应充分利用企业及学校已有资源,保证工匠精神培养能够取得重大教育成效。例如,当前已有众多企业和院校通过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工匠精神培养合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引导下工匠精神培养有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后,高职学生可获取到更多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而这一过程中正是其树立职业精神品质、提高职业道德与能力的重要契机,此时通过直观性引导,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形成会更加准确。因此,高职院校应对企业战略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要根据学生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合作理念与方案,以保证合作教育作用能够最大化发挥。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现存问题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案已十分重视,并且也有诸多优秀合作案例涌现,这一发展情况对工匠精神培养有较强支撑性,并且对校企合作模式更新和优化有较强促进作用。但从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少数的高职院校对该教学目标仍未完全落实,从而导致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存在一定制约性,深入分析后发现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合作理念创新不足
针对高职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强化其职业素养,各个院校应围绕“专注、创新、拼搏、钻研、耐心、严谨”等方面个体素质展开,所以校企合作除要加强实践训练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素质养成。但从当前部分院校的实际培养情况来看,其仍存在合作理念创新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仅是将合作企业看作实践教学载体与平台,而并未立足工匠精神培养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全面性的思考与设计,从而导致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系统性、多元性缺乏[1]。此外,也有个别院校对企业创新性与积极性发挥并不注重,致使两大主体合作模式针对性不强,例如,部分学校在运用企业资源时缺乏深度研究;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未对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加以重视,如此一来,合作教学价值将难以发挥。
(二)合作体系不够完善
完善的合作体系是保证校企合作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未针对校企合作设置一套完整的合作流程。例如,部分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时“扎推”现象明显,甚至也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同时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不足,在合作评价方面较薄弱,尤其个别院校并未在合作体系中纳入工匠精神培养。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合作领域拓展度不足,如合作过程中指导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引领体系建设不够合理,,致使合作教学模式一直停留于基础层面。
(三)合作载体有待整合
分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平台融合度不足是影响其教育引导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不到位、科技信息应用不足等情况皆会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开展状态。除此之外,部分院校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未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例如,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基层人才未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发挥有效的思想引导作用,从而导致学生职业素养成长过慢。
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针对工匠精神培养,各高职院校应突出创新理念和系统思维,要持续拓展合作教育思路,尤其要对融合创新给予高度重视。院校本身应充分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间的深入合作,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合作模式创新,通过创新思维运用,使工匠精神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融合更加深入,以保证校企合作功能可全面发挥。
20220706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