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聂光辉 侯茜骅 苏婧 农清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681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情景剧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CBL授课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授课对象中的2019级213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以教学班为单位,分为试验组(104名)和对照组(109名),分别开展心理情景剧CBL教学和LBL教学。通过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理论知识测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对心理情景剧CBL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沟通交流协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评价更高。试验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BL教学模式相比,心理情景剧CBL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知识掌握,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效果良好,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心理情景剧;医学心理学;C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66-04
医学心理学属于医学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医学整体观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心理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为明显[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品行和身心得到全面的塑造和发展,而健康的心理素质更是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课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是心理学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只机械地学习到了一堆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体验难以产生,情感难以激发。长期面对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知识堆砌,学生会出现知行脱节。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外,其人文目标之一也着力于训练学生处于各种角色下的平衡能力,而心理情景剧就是提高这种平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心理情景剧是将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生活中的冲突以及心理活动,使参与者能够了解其中的问题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处理[2],已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新兴教学模式[3]。而且,角色扮演技术由于其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被教师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各科文化课教育、德育、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中。心理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是:前者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分享总结经验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强调学生的领悟和感受;后者以教师为主导,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强调学习过去的知识,更注重理论。C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相比更具亲历性、实践性、情感性、缄默性、反思性。在心理情景剧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各种措施,创设情境,引导医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充分体验以获得某种感受,以立体、生动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学生生命观的形成。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将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临床案例改编成心理情景剧,由学生表演不同情节的发展、结果和结论。以往的心理情景剧教学作为一种尝试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与知识相关的生活或临床案例的融合度不高,教学目标显得较为模糊。而CBL则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典型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4],其教学形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5]。C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然而,单纯的CBL教学,学生仅限于对案例本身涉及的知识点的分析与讨论,学生的体验感不强,尤其是当教学案例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时,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会打折扣。目前,CBL与其他教学模式联合运用,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已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6-7],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因此,若能将心理情景剧教育与CBL教学有机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方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能够用身体和心理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本研究尝试将心理情景剧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心理学CBL教学过程中,并评价其教学效果。选择某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授课对象中的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以教学班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开展心理情景剧CBL教学和LBL教学。通过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和理论知识测试评价教学效果,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授课对象中的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以教学班为单位分为2組,其中1个教学班104名学生(男48名,女56名)作为试验组,开展心理情景剧CBL教学;另外一个教学班109名学生(男51名,女58名)作为对照组,开展LBL教学。两组学生由教研室经验丰富的同一组老师授课,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姚树桥和杨艳杰主编的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七版)。该课程理论课24学时,实习课8学时。两组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学习内容比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
医学心理学能帮助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全面认识健康和疾病,在医疗过程中自觉遵循心理行为的科学规律,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学心理学课程主要包含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实验课多以小组讨论、案例汇报以及现场调查实践的方式开展。然而,这种形式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临床案例中各个角色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对于某些医学情景仅仅通过想象无法直观体验。为此,我们将心理情景剧引入课堂,采用角色扮演、替身、独白、角色交换等技术,引导学生用身体和心灵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学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仁爱之心。
2022102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