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3-02-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朱娇芹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484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需要。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教材内容也极为丰富,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培养正确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就此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一、从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元素
   历史教材的综合性较强,时间上的跨度也非常大,空间上更是囊括中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历史教材内容的繁复和历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在备课工作上。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准备。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备课工作,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归纳总结出清晰的线索,将重点、难点等挖掘出来,并巧妙地穿插到线索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同样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挖掘出来,通过一定的教学处理,再将之呈现给学生,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关于“宋元文化”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通过讲解“苏轼”这一人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一同了解了苏轼的一生:苏轼有着傲人的才华,但终其一生都未实现自己的抱负……其次,笔者对苏轼的几次贬谪进行了重点讲解,突出其“虽远朝堂,但依旧不改初心,始终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在开始教学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从苏轼被贬谪郁郁不得志的角度来分析,而是引导学生从苏轼无论到哪里都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的视角来分析,并鼓励学生思考:苏轼为什么如此乐观豁达?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在思考完毕之后与组员共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苏轼对国家的热爱,即便是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下,仍旧保持着爱国热忱,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将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挖掘出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引发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逐步形成优良的品格。
   二、言行一致,宣扬爱国主义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局限在课本上、课堂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来熏陶、引导学生。换句话说,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通过一言一行来践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价值观念還没有完全确立,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冲动。加之,初中生的身体机能、心理成熟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到不良行为、观念的影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将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被放大、学习,所以说,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在语言上做到爱国,更要在行为上做到爱国,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的培养。在教学中,笔者同学生一样严格遵守集体的规范,并向学生表明,在学校内教师要遵守校规、班规,在校外也要遵守法律法规,爱国主义并不是空讲的,而是要落实在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三、拓展延伸,丰富爱国主义理念
   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笼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精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也较为单薄。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延伸,丰富爱国主义理念。在讲解“秦汉文明”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人物司马迁的故事: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因李陵入狱,在审问后被定罪,并被处以宫刑。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司马迁并没有选择一死了之,而是忍受着屈辱,耗时多年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在讲完故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司马迁的行为进行思考: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表明:司马迁身为一位历史学家,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便被施以宫刑仍旧坚持撰写《史记》,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研究资料。同时,在面对汉武帝的强威时,仍旧坚持以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李陵的“叛敌”行为,说明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国家有着深深的眷恋。以历史教材为基础,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在现代,爱国主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为国家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也是对国家的热爱。身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热爱国家,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权益。另外,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历史题材、红色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具象化的历史故事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爱国主义理念。
   四、联系生活,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总是有种陌生感、隔阂感,甚至会认为历史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只是课本里面的记载。实则不然,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教材也有很多生活缩影,我们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可以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中,又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讲解到“服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文化传承、民族自信等角度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身穿“奇装异服”的人穿梭于各大漫展,也会看见一些穿着国风元素服饰的人在人群中行走,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现象同服饰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各个时期的服饰特点了解当时的文化环境,加深学生对当时文化背景的了解,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从爱国主义教育的方面来说,这种现象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教师可以将之进行深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有很多华人将中国元素带到了国外,在外国街头高唱国歌、弹奏古曲等。教师在讲解到相关历史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些生活现象放在导入环节,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受到这些爱国行为的熏陶,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借助情境渲染爱国主义氛围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