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怡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471
摘 要: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移动网络、移动终端设备做到泛在性学习。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二维码技术迅速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关键词:二维码;教学学习;科技发展;历史教学
一、二维码技术的含义
二维码全称为Quick Response,是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的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二维码作为支付媒介、个人名片、会议签到、商品信息、交通工具媒介等,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生活中,也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的呈现优势,设计创新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二维码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创设教育情境时,它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现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存在的必然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嵌入二维码技术,有利于生成动态、开放、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
二维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在如下四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即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巩固、学习评价四个阶段(教学模式如图1),,每一阶段均可利用二维码技术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前利用二维码创建新的教学材料,实现在线教学资源与传统教辅材料的有效整合。课中利用二维码互动学习,通过扫二维码,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史料,然后通过分析进行小组互动讨论,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和评价阶段,可以借助二维码让学生获取更多资源,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视野。在完成练习后,通过扫二维码获取答案,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二维码为载体,通过扫码设备开展的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为知识的内化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感受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做出的巨大贡献。由于篇幅的局限,教材中关于周恩来的外交品质和外交贡献只有零星的介绍,因此,笔者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授课意图,以教学内容为材料,进行了资源搜索和整理,用二维码作为扩展知识的载体,实现视频在纸质媒体上的呈现。通过课前扫一扫二维码,观看视频,了解周恩来在中国近现代外交中的重要贡献,可以建立对周恩来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課堂上学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使用二维码这一技术,给学生提供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上述案例中,二维码作为课堂知识的扩充内容,起到了连接学生与课堂的桥梁作用。
(二)课中学习:互动交流,实现深度学习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使用二维码呈现课堂出现的重要历史材料(文字、图片等),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然后对材料进行分享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提升。以“南京大屠杀公祭读本”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体会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野蛮。提到南京大屠杀,一些人只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屠杀罪行,事实上,日军除了大肆屠杀百姓外,还有性暴行、抢劫等侵略方式,给南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关于这些暴行,目前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如何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呈现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呢?笔者在进行公祭读本的教学时,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在讲述日军的侵略暴行时,笔者精选文字和图片史料,利用二维码技术,让学生自行扫码,了解日军的种种暴行,并且分组,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看到的史料以及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通过个性化地阅读材料,每一小组对日军的一种暴行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然后小组派学生代表在全班反馈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扫码,能够实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学习中的问题积压,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通过精选史料的阅读、分析、交流,对日军的暴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时间、空间上深化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由此可见,在课堂中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利用二维码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突破平面文字学习的限制,走向多媒体,扩展知识,达到充分学习理解的效果。
(三)巩固评价:拓展思维,达成有效学习
一节好的历史课需要在总结中拓展思维深度,将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历史认识。二维码技术在总结提升环节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笔者在进行“南京大屠杀公祭读本”教学时,最后的总结环节中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笔者亲自设计的明信片,请学生写上自己学习这段历史的所思所感。
有学生这样写道:“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哭泣。”还有学生写道:“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