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传播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时效性与亲和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6-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孙倩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2652

  [摘           要]  传播学是研究一切传播行为、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人与传播关系的学问。它涉及心理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时代性特点。思政课本质上属于一种群体传播活动,传播学的视角将赋予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创新路径。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培养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重新审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阐述了提高思政课时效性与亲和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通过对传播学方法的经验探索与总结,为促进高职思政课优化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思政课;传播学;时效性;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49-04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学校,肩负着为建成现代化“制造强国”培养栋梁之材的重大使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课程。传播学立足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寻求共生的社会关系,致力于信息交流之间的深度联系与协作。思想政治的传播本身就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思政课本质上屬于一种群体传播活动。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资源,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为学生构建一个校内与校外、虚拟与现实相联动的全方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生活、课堂相交融的立体学习空间中,通过思想、道德、文化、法治的感染与熏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传播学与高职思政课时效性与亲和力的相关概述
   (一)传播学概述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的立足点是传播过程、手段、媒介,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运用符号、信息、文字,通过各种媒介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传播方式涉及各种媒介、渠道和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传播内容、效果、应用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语义学、语言学相融合,也包括如何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即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高职学生处在个性成长、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播学视域下,要以多种传播媒介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人才为工作目标,构建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空间,创新思政教育,扩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力。
   (二)高职思政课的时效性
   时效性与信息符号在即时性、实时性传播后引起受众接触、产生效果作用有相关性。一般来说,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可能失去时效,时效性影响着决策的生效时间,决定了信息决策在特定时间内是否有效。
   高职思政课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学活动,本质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升入高职院校后,学生步入新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在信息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断迭代更新的传播技术、交织覆盖的海量信息给高职思政课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利用新媒介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的社会信息、世界局势的变化等快速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是高职思政课面临的新课题。
   (三)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
   亲和力在社会学领域一般指人和组织对所在群体施加的影响力,它源于人对人的认同和尊重,是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和发自内心的素养,特指一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特性,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形成共同作用的力量,是一种让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2017年“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转折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在确保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只有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传播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要丰富传播渠道,以体验、互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鼓励、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将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引领融入故事和课堂互动中,让思政教育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思政课堂更“接地气”,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传播学视域下提升高职思政课时效性与亲和力的有效路径
   (一)在线互动,贯彻思想
   高职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培养具有奉献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健康心理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教师在传播学视角下要建设一个有秩序、即时性、实时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收获知识经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加高职思政课教育的趣味性、感染力、时效性、互动性,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