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立波 曹志鸿 李厚佳 桂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数控实践课程是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理实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工作、热爱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课程。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了适合数控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工匠精神和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识教学与价值导向相结合”的目标。
[关 键 词] 数控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145-04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指出要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和技能成效。
2020年9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启动上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修改完善工作。对于实践类课程,“实施意见”提出,要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找到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环节之中,达到立德树人和育才相结合的目的。
一、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一)全员教育合力不够
“全员教育”参与不够,专业教师与德育工作者的合力不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机械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专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概念的阐释和技术的指导。受课时和教学目标的影响,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学习专业课时很少考虑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整合,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的教育。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自己主要传授专业知识。思想认识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不利于机械工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全程育人衔接缺乏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任何阶段,始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思想政治课发挥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主体和核心。然而,专业课处于辅助地位和旁观者姿态,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对机械工程专业教育而言,专业课程主要起“传授”的作用,即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和解决各种机械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应用和维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技能,但是,如果专业课程缺乏思想政治要素和教育引导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引导,“传道”的功能将十分有限。
(三)全方位育人深度不够
对机械工程专业来说,素质教育的深度不够。突出的表现是高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践课程平台。然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缺乏持续有效的指导和关注。主要表现为:在学生角色向专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缺乏对心理失衡的持续关注;缺乏对本岗位学生发展和提升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工作中技术问题的有效指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高校缺乏有效教育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思想政治教育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突出。
(四)思政融合程度不够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专业教师逐渐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性,在课程教学中努力重视对学生道德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课时少,教师精力有限,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实践中,没有合适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被动性比较强。
(五)考核评价缺位,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包含课程思政教育要素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仍在建设中。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评价中,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因此,有必要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的可量化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
1.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想的认识和教育
转变新时期教师的人才素质观,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三全教育”的重要性。
2.从整体上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培养教师选择和有效整合思想政治元素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要素,并实现与知识点的有效整合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
4.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将思想政治课目标纳入课堂教學评价范围,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
5.建立健全校级实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和保障体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措施,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增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