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浅论昆明市区红色旅游的发展

2014-11-0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浅论昆明市区红色旅游的发展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要:从昆明市区(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出发,分析其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及发展的优势并结合现阶段4区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并作出一定线路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昆明市区;内涵;发展形式?
    ??
    1 引言?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程。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
    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热潮兴起自今,发展亦趋成熟。据统计,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地区旅游人数增长速度,已超过《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15%增长目标。近3年来,全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接待总人数累计逾4亿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 5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43万人。目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有73个获得国家A级景区;新建和改造了187个红色旅游项目,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支持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改陈布展。根据已经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6年里,国家将培育形成12个包括京冀在内的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逐步产业化,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 000亿元???。 ?
    全国兴起一股红色旅游风并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湖南、江西等地都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打牌的旅游主攻省,带动了当地GDP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政治、社会、就业等的发展。如江西2005年红色旅游接待了游客1 760余万人次,总收入为11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2.7%???。 昆明市区(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的旅游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按照昆明旅游市场的需求,合理规划资源的开发次序,优先开发高需求和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开发类型多样具有参与性的旅游景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2 昆明市区的主要红色旅游资源?
    2.1 陆军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昆明城中心、着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着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云贵总督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4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 390?m?2。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m,宽13m???。?
    2.2 西山聂耳墓?
    西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聂耳墓就在云南昆明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其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为琴颈,道上7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7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7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
    2.3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西南联大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大型雕塑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属纪念馆室外标志性纪念景观,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资助建设。长6.8m、高2.9m的青铜主体雕塑分阴阳两面,造型悲壮、肃穆,表现出先辈们争取自由、反抗黑暗、向往和平的浩然正气。主体雕塑后立有一面长9.9m的半圆型青铜雕塑墙,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中坚力量的国立西南联大师生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的光荣历史。雕塑墙背面镌刻着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还有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旨在西南联大东院(今昆明市文林街东段),南青中学教师于再的一二·一四烈士墓。1965年,四烈士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四烈士墓在一起的还有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
    2.4 昙华寺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位于昆明市东门约3km的金马山麓,金汁河畔,原为明代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崇祯年间(1628─1644)其曾孙施泰维捐赠建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地震后重修。昙华寺内有一棵伏昙树,相传来自印度,昙华寺因之得名,古树依然耸立在昙华寺内藏径楼偏院内,墙上有石刻题泳“优昙献瑞”4个大字,昙华寺历来以花木繁艳着称,民国初住持和尚映空“以善艺花名于滇中”,使昙华寺内“花木亭亭,四时不谢”。1981年,昆明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3部分。中园中有各名家书法碑刻。在昙华寺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3 昆明四区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云南并不缺乏红色旅游资源,威信的扎西会议会址、元谋的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丽江的万里长征第一湾等都是珍贵的红色景点资源。即便如此,红色旅游并没有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昆明市开辟一条以“红土育精英,翠湖忆先烈”为主题的红色之旅,“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和陆军讲武堂的红色之旅与翠湖联系起来。昆明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思想意识较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红色旅游的开发层次低,研究程度浅。如红色旅游形式古板,吸引力不足、红色旅游景区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较严重、红色旅游资源没有与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结合起来统筹开发等。因此红色旅游综合效益不太显着。目前昆明红色旅游业发展无论是从观念更新的基础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等,均处于起步发展时期,诸多资源呈待开发状态???。?
    3.1 产品单一,以静态展示为主?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已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中,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表现形式单一。游览活动中游客参与性活动少,偏重温故,缺乏新奇感受。对好动追新的年轻游客来说吸引力不足。例如“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仅凭一些橱窗展示和静态观光,是难以让游客体验真实的历史环境和革命氛围的。?
    3.2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观念落后?
    旅游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严格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运营。昆明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处于“保护”而不是“开发”的状态。各景点几乎都是在各自为战,全市没有专设的革命旧址资源统一开发和协调管理机构,造成目前景点游客稀少。相关部门人员把红色旅游这种接待型向市场型或者产业型转变的意识不强。?
    3.3 开发、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这些红色旅游项目只是有简单的名目,实地去参观会发现并没有应有的介绍、说明或者是图片、实物等的展示,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不能唤起参观者的缅怀、追思、崇敬的情怀。甚至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使参观者失去对红色经典的向往,影响红色旅游整体形象。一些项目虽然有简单的介绍和展示,却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不能给与参观者更深刻的冲击,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实物-烈士的遗物、带血的衣服等却能够带给他们巨大的冲击。再者,较之其他旅游景区和项目的宣传,红色旅游的宣传十分落后,在各种传媒上红色旅游的广告宣传都不多,红色旅游缺乏连续深刻的整体宣传,像昆明四区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仅在云南省旅游局网站上提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各大报刊、网络、新闻等几乎未涉及,从而影响了整个昆明红色旅游的发展。?
    4 昆明四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4.1 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为加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应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专业水平。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例如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增强橱窗的展示效果,使旅游者产生兴趣,延长停留时间。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可以安排定时的影视、歌舞专场,让青少年游客在西南联大旧址观看当时惨案的影片,穿红军衣、鞋,吃师大食堂的红军饭等;要考虑适当增加参与性内容,策划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比如可以让游客在陆军讲武堂亲听一堂当时的课程,也可以感受一下当时在操场操练的情景;在导游讲解方面,除注意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外,还应尽量解说内容,使旅游者有多方面的收获。也可以让老年游客在参观聂耳墓的同时唱几首革命老歌以牵动其怀旧之心。?
    4.2 丰富红色旅游形式,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合作?
    红黄古绿土相结合,“黄”指昆明市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古”指历史古迹,“绿”指自然生态资源,“土”指昆明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其他旅游产品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达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共同发展的目的。?
  &n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