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对地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探索
精品源自化学科
矿体上下盘围岩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片理化辉绿岩脉等,属脆韧性的坚硬岩石,矿体及围岩受构造的破坏影响较小,岩(矿)体的稳固性较高。矿山开采巷道平硐、斜井、硐室基本不用支护。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区植被类型。矿区位于小秦岭北坡深山区,人烟稀少,无耕地,均为荒山坡,局部发育有灌木丛,植被度为76.9%,属轻度水土流失区。6)矿区名胜古迹与自然保护区。矿区范围内无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矿区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评估区人为因素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采空区、小金矿采矿、修筑矿区道路阻断河流和切削坡及区内村庄村民建设(本次评估野外调查时矿区内住户)等活动。
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
本评估项目为潼关县德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麻峪沟Q315矿脉,其矿区面积为1.276km2。根据DZ/T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在开采设计方案设定范围的基础上,对该矿区采空区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进行估算并依次确定评估范围和调查范围。对于本矿区,由于矿脉很深,平均厚度仅有0.86m,本次设计开采对象又埋深地下400m~600m,因此,开采主平硐以下矿体不会造成地表岩石移动。但是,由于上部是旧有采空区,结合上下盘岩石性质,并同类似矿山比较,取上盘岩石移动角60°,下盘岩石移动角55°,侧翼岩石移动角55°,经计算该采空区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不大于60m,根据地形地貌及各类地质灾害种类特征,评估范围在矿区开采范围即矿区边界的基础上四周向外延伸40m~320m,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评估范围,评估面积为2.016km2。调查面积主要沿地形地貌、沟谷、地质灾害点、岩性变化处等进行,调查面积为2.93km2。
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
据矿山采矿巷道多年实测,最大涌水量为2.98m3/d(位于1050m标高巷道中),最小涌水量为0.1m3/d,涌水主要来自构造及裂隙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区矿体的顶、底板围岩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片理化辉绿岩脉等,属脆韧性的坚硬岩石。围岩受构造的破坏影响较小,岩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好,坚固性高等,可暴性良好。该矿体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南翼,基本构造形态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矿区内构造主要为南北走向控矿断裂,次为东西向断裂构造。主要断裂构造为Q315,总体走向180°,倾向为:250°~280°,倾角:75°~85°,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Q315断裂构造在南段被一东西向断裂构造错断,该断裂为一后期活动断裂。总体来说地质构造较复杂。本矿为原来生产金矿,已产生小面积采空区,目前未见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但局部含水层破坏,地面废弃渣随意堆放较严重的破坏了土地资源。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虽然较少,但危害较大,属中等类型。矿区位于潼关县南部秦岭北坡,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典型的山区地貌。地表均被第四系坡残积土覆盖,局部为新近人工堆积废料覆盖,在较大沟谷两侧有基岩出露。矿区内植被较好,土地贫脊,水土较严重。地貌由秦岭山区、沟谷组成。总体来说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较复杂。综上所述,按照DZ/T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附录C表C.1标准综合判断:本金矿开采项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矿区重要程度属较重要区,建设项目生产建设规模属小型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根据DZ/T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A表A确定,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属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