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欧盟低碳发展的典型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发展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动全球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欧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欧盟作为国际气候谈判的最初发起者,从1979年瑞士日内瓦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到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的京都会议,直到最近结束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都是国际社会提倡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力的行动者和领导者。同时欧盟也是全球减排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2007年3月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确定了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即以1990年为基础到2020年碳排放量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的20%和能效提高20%[1]。进一步,在各发达经济体同意相当水平减排力度的前提下,承诺减排幅度提到至30%。其中欧盟的部分国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减排目标,如德国计划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是欧盟目标的两倍;英国最新公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在21世纪中期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削减80%[2]。这些目标展现出欧盟低碳发展决心的同时,也显示出其作为低碳经济领导者的综合实力。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调控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机制,欧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高碳工业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并体现出较高的整体发展水平,其固有的文化优势,也使民众更易于接受低碳理念,从而进一步地巩固了低碳发展的成果。下面通过绘制欧盟及其部分国家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来分析欧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欧盟的低碳政策的理解,剖析推进欧盟低碳发展的经济和文化要素,这些无疑对于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欧盟的低碳经济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对欧盟及其部分国家的低碳经济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人均排放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这个表现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特征,反映出了碳排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效应。出于以上考虑,假设人均碳排放可能随着人均收入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的变化趋势,这就形成了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Carbon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CKC)[3]。分析仅通过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来识别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去讨论曲线形成的原因。
本文选择欧盟的27个成员国进行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数据来自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①中欧盟及其成员国1972-2008年的人均碳排放和人均收入的统计数据。通过绘制27个成员国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可以发现,部分欧盟国家显现出显着的倒“U”趋势,也有部分欧盟国家仍处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起始阶段,还有部分国家的人均碳排放保持平稳或徘徊趋势。我们根据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对欧盟国家进行大致分类:第一类是低碳经济发展国家,这些国家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碳排放开始明显下降,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0美元以上的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国家是中碳经济发展国家,根据低碳经济的评价标准②又细分为两种。一种国家的人均碳排放趋于平稳或上下徘徊,可以理解为处于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人均收入达到40000美元以上的丹麦、荷兰、芬兰等国家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国家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人均收入在30000美元以下的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类国家是尚未达到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呈现单调递增关系,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在20000-30000美元之间,仍处于高碳经济发展阶段,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塞浦路斯属于这种类型。
我们根据1972-2008年的历史数据绘制欧盟及部分成员国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如图1),选取的成员国包括丹麦、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基本可以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变化趋势。虽然欧盟的各成员国所处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欧盟整体的碳排放已经越过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到2008年欧盟的人均碳排放降至7.8吨二氧化碳/人。欧盟的低碳政策已初见成效,整体碳排放呈现出下降趋势,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欧盟完有可能超前实现202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现有的减排成果为其进一步制定气候政策、推进欧盟整体低碳发展建立了信心。
图1 欧盟及其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的对比(1972-2008)
二、欧盟的低碳发展的要素研究
在2006年发表的《斯特恩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干预,碳排放的拐点不会自动出现,人均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5]。由此可见,欧盟人均碳排放所展现出的逐年下降的趋势,验证了欧盟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而欧盟之所以可以快速实现地区的低碳转型,与欧盟的气候政策、碳市场机制和低碳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一)严格的气候政策
欧盟长期以来通过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气候政策来推动经济的低碳转型。2008年12月,由欧盟提出的一系列气候政策立法建议获得了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批准,为欧盟实现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奠定了法律和制度基础。这些欧盟气候政策立法包括改革欧盟碳排放贸易体制(EU ETS)、修订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指令、制定清洁轿车发展新规则及燃料和生物燃料新的环境质量标准、确立“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法律框架、实施“建筑物节能执行指令”等[6]。此后为了将欧盟内外的气候政策紧密连接起来,强调欧盟对全球气候协议的立场,同时也为了巩固欧盟在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导地位,欧盟又先后发布了《走向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和《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政策:重振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刻不容缓》两份政府文件。在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中首次将欧盟在国际层面上的气候变化行动、节能及提高能效与发展新能源正式写入《欧洲联盟条约》[7],从而显示了欧盟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将低碳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由于欧盟气候政策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欧盟成员国必须依据欧盟的总体低碳目标来确定自身低碳发展的行动计划,但同时又给予成员国在低碳发展过程中足够的自由度,从而形成了各成员国低碳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一直是欧盟气候政策的主要目标。围绕着这些目标,欧盟不断对气候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良和推进气候政策的实施。例如2007年1月,欧委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及时总结,指出法律和体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从而促进欧盟进一步加强对其成员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法律约束力。欧盟在严格的气候政策框架下,通过实施制度和技术创新自上而下的推进欧盟各个成员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气候政策,将气候政策构建成欧盟低碳发展的基石。
(二)逐渐完善的碳市场机制
欧盟十分重视发挥市场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期望依靠市场的力量弥补气候政策的缺陷,推动区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欧盟签订《京都议定书》以后,欧盟就开始计划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未来的低碳发展。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欧盟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EU ETS,作为欧盟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化措施,期望建立起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通过价格机制刺激私营经济体加大节能、新能源和“碳捕捉与存封”(CCS)的投资力度,从而自下而上的实现2020年的低碳发展目标。碳交易市场加快了欧盟成员国企业间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促进了欧盟区域的协调发展。根据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欧盟的大部分成员国都已处在低碳经济或是中碳经济发展阶段,其中部分中碳国家,例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共和国等,通过欧盟的碳交易市场获得低碳转型所需资金和技术,在相对较低的人均GDP下已经出现人均碳排放的拐点,可见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加快了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转型并推进了欧盟经济一体化。与此同时,由于EU ETS允许与其他减排机制相互连接,EU ETS正在和国际气候机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EU ETS与《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机制(CDM)市场建立起的直接联系,允许欧盟通过购买一定比例的CER③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为欧盟的减排实体提供更多配额购买渠道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热情。通过与不同碳交易体系相互连接已经使EU ETS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碳交易市场。
此外,为了推进欧盟自身碳排放市场的持续发展,同时使EU ETS成为后京都时代全球碳市场的中枢。欧盟对EU ETS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这些修改包括扩大EU ETS的覆盖范围,除了目前包含的电站、钢铁、水泥等10个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外,还将包含石油化工、氨、铝部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制酸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和制铝中的全氟化碳排放;在欧盟的层次上建立行业限额交易体制以取代原有的各成员国的国家配额分配计划;逐步取消免费的配额许可由拍卖许可代替等[8]。完善碳市场将是未来推动欧盟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及巩固欧盟在全球气候政策中领导地位的主要途径。
(三)改变民众理念的低碳文化
民众在区域低碳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从政府的宏观政策来看,民众的积极态度可以推进气候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巩固低碳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从市场消费的角度来看,民众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低碳产品的消费及推广,将低碳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政府推动转化为市场拉动。对欧盟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4%的公民认为自身应该更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有28%的公民对自己现在的努力感到满意,2%的公民认为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过多,另有6%的公民表示不清楚答案[9]。总体上欧盟的民众对应对气候变化持积极态度,为欧盟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创造了条件,同时拉动了低碳产品的消费。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中一些低碳文化要素的兴起正在颠覆着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关于低碳发展的新的思考和实践。
伴随着欧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民众开始对工业革命两百年以来所形成的逐渐趋同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开始追求传统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基础上逐渐兴起的“慢城运动”(Slow Cities or Citta' slow Movement)。“慢城运动”于1999年10月由意大利城托斯卡纳基安蒂地区的小城市Greven-Chanti的市长Paolo Saturnini与另外三个城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