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对山区生态发展的策略述评
来源于
3edu.net
一、云南山区生态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云南省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努力发展,形成了以烟草加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矿产业和电力产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系统,云南省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20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53.64亿元,增长18.0%。近年来,在云南省大力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面向西南的重要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生态工业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积极实施“城镇上山、工业上山”战略,全面启动了40个重点工业园区,对10大工业行业进行整合,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目前,云南山区生态工业在稳步推进中,通过对安宁工业园区、楚雄州生态工业园区、普洱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从而发现云南省山区生态工业发展的一些问题。
1.安宁生态工业园区
云南安宁工业园区地处安宁市西北部,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云南省重要的磷盐化工基地和钢铁基地,工业园区内大力发展化工、冶金及装备制造两大战略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传统磷化工特色产业,着重培育轻型加工制造业、逐步构建了磷化工、钢铁、电子电器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多个产业集群。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的号召,安宁工业园区正着力发展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能耗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区域产业体系。加大在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更好的将安宁工业园区建成示范性的生态工业园区。
2.楚雄州生态工业园区
楚雄州地处云贵高原滇中干旱区,楚雄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对进入园区的企业采取严格的选择标准,采用“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制造法。企业不仅要实现生态化,而且还要有特定的技术支持系统,包括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在楚雄市的生物药业园区可以采取集中供热,生产残渣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总之,楚雄州生态工业园区既坚持了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又坚持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3.普洱生态工业园区
普洱工业园区自2006年6月初开始筹建以来,紧紧抓住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围绕绿色产业优势,按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要求,全力打造以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多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客商争相聚集的投资宝地,形成了以绿色生态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为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普洱是一个多山的地区,为了少占耕地,集约利用土地,在建园之初,普洱工业园区积极调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转变工业建设用地方式,按照“企业进园、产业聚集、集约利用、组团发展、向山延伸”的工业发展思路,将原来规划在城区北部的工业园区调整到坝区周边低丘缓坡适宜开发的区域进行建设,并严格按“林中园、园中林”的理念进行“森林中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走出了一条“集约节约利用、注重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园区发展路子。虽然云南省各个地区都在按照“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战略稳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但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云南省的工业园区是把园区内各个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注重末端的环境治理,末端治理只是对污染物产生后的处理,忽视全过程的控制,治标而不治本,并没有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也没有使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整体。
二、云南山区生态工业发展对策
云南山区工业受制于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资金人才等方面制约,必须区别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工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自身潜力,借助外力,内外对接,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山区生态工业化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发展高端产业,快速形成较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实现云南省的跨越式发展,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1.科学规划,继续推进
“工业上山”战略2011年9月5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上强调,立足云南省情,按照“守住红线,城镇上山,工业上山”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工业上山”是一项大战略决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各地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推进“工业上山”战略要坚持坡度分层剃度开发模式,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好用足国家对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试点各省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云南山地地形地质复杂,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工业上山甚至会破坏生态系统。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措施,不能一刀切,不能搞统一模式,工业上山前,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做到在科学合理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山地与工业的真正和谐发展。
2.积极推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作为云南的山区主要资源是水电、生物资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时应该重点考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矿产业作为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在建设矿产生态工业园区时,要充分借鉴抚顺矿业集团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依托现有云南各矿业企业,充分考虑山区自身特点,发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体系,完成工业结构转型,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生态工业、休闲观光和工业旅游等项目,最终建成山区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点。生物资源类的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借鉴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规划与贵阳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将产品产生的污染物作为彼此产品生产的原料利用,形成企业产品间彼此相互依靠,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形成完善的生态链条。
3.产业联动,发挥后发优势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以产业链的形式相互链接在一起的有机体,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要靠产业间的联动。云南在发展山区生态工业时,要注重各个产业间的联动,利用云南经济发展起步慢、发展层次较低的后发优势,积极发挥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生态环境优势,利用具备更强的生产力集聚布局的客观要求,利用各方面资金、技术、人才来完善云南省的山区生态工业的发展。
三、结语
生态工业虽然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生产方式,但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着效果。云南省是典型的山区地形,工业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要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起步的层次就要高,要求每个企业、每个生产过程都能充分利用资源。但云南省同时肩负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功能,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云南省发展生态工业应顺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相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