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信息化在环境测量站中的实用性
更
多精
品源
自
选用成熟产品方式比较简单,即直接采购软件公司的功能稳定的产品,但是这种产品适用性差,不能兼顾到各基层站的实际情况。但是办公软件可以选择这种建设方式,而专业的环境监测业务软件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式。自主开发模式能够实现需求方和实施方的完美结合,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率,然而,目前多数基层站不具备自主开发的能力。当然,随着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将来一些有能力的基层站可以考虑这种方式。委托开发模式由基层站提出需求,由相应软件公司实现功能的监测和技术难题的解决。由于目前许多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不具有自主开发的能力,那么选择委托开发方式较好,但一定要做好环境监测信息的保密与协调工作。遵循适用原则基层环境监测站不要盲目求大求全和求新,太过盲目要求人有我有,强行加入无用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就要求基层环境监测站能认识到自身实际,考虑到项目建设时长和有限的资金投入,清楚定位建设项目要达到的目标,防止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明确,这样能防止资金不足、需求的变化性导致的延长项目建设周期的情况发生。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适用原则,选择适宜的开发技术,适合的开发方式,能满足当下的建设需求即可。
注重用户体验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给用户使用的,所以必须满足用户要求。但是许多基层站工作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有限,若软件功能过于复杂而让用户不愿使用,而没有数据积累,那么开发出来的环境监测软件就会失去利用价值。配备专业信息化人才进行项目管理信息化项目运行包括需求分析、调研、确定技术方案和推进计划,产品选型,软件开发,上线测试,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此外,信息项目运作需要基层站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基层站和软件开发公司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工程,不管选择委托开发模式还是自主开发模式,都需要有信息化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行。所以基层站首先必须在资源设备配置上给予保障,录用计算机专业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建设开始就全程参与,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并且在项目验收后,能继续发挥作用。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基层站信息化能力提升离不开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参与和贡献,这就要求基层站能重视并积极录用信息化人才。基层站属于事业单位,职称对于基层站工作人员来说十分重要,而一些信息化专业人员在申报职称时会面临较多阻碍。例如,计算机专业硕士在信息化行业只要工作一年就能申报工程师,但在基层环境监测站却需要5年才能申报,这就使一些经验丰富的信息化人才不愿在监测站工作。所以基层环境监测站对信息化人才则应该创新并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到基层站工作,并服务于基层环境监测事业。
基层站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仍存在许多难题,我们要加强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意识,并吸引信息化人才长期进行信息化能力提升工作,当然,也需要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并且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这样基层站的信息化能力才会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