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与原则

2015-05-0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原则     1993年秋国家教委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指出:“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正式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确立了活动课的地位。活动课已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施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中,活动课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学校由于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不明确、认识不足而没有开设,少数开了课的学校也没有遵循活动课的基本原则而有名无实,偏离了活动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下面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和原则。
    开设活动课的意义
    开设学生活动课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能纠正长期以来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开设活动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多年来我国课程设置和结构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应试和升学服务,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需要和广泛的实践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这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活动课的开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从总体上改善和优化了课程设置,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2.开设活动课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达到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义务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3.开设活动课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时代发展启示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要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课堂教学的指引;二是课外读物的启迪;三是活动课中的实践操作培训。我校的活动课实践表明,学生动手动脑的实习操作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设活动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相对独立性原则
    活动课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与技能、发展特长和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在活动课老师指导下,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思维想象、再实践的感知认识过程;是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另一个教学范畴。活动课虽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但不可代替,应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将活动课当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而去搞学科理论的深化或应考训练,这就违背了活动课的宗旨。因此活动课要有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时间与内容安排。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才能出真知。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求和感知客观事物变化的真实存在,借事物运动变化的机理,来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活动课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有利于课堂教学间接经验的理解和巩固,还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要加强实践性,所以还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宽学生视野和认识活动范围。只注重理论性研讨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有着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前景,大有实践性可言。
    3.自主性原则
    活动课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并以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既能在统一的组织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发挥自我为主体的作用,又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实践活动来发挥个性与特长。
    4.多元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内容十分丰富。如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的栽培育种;家养动物及实验用动物的饲养管理与繁殖;野生生物观察与保护;环境与人口问题的调查分析等等。可不拘一格,多向性活动。活动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如大集体的、小组的和个人的活动。活动场地也应不限一室一地,可在室内也可去校外,可进工厂也可进某个家庭进行活动。总而言之要有多项内容,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获,人人受益。

现代职业教育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