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困惑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得自己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课本上根本没有估算这个词,更谈不上估算教学了,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五六年级,在做完题目后,能够根据题目里的数据大概估计一下自己结果的合理性.那么这可能就是现在的估算.也许我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感受到了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应用.而现在,在老师反复的讲解下,我们的学生反而对估算无所适从,在我们的过度教学和刻板的评价下,使估算教学偏离了它的初衷.但由于教师精确计算的意识远远强于估算,教学时,不能重视让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体验估算的价值,只是按教材程序让学生蜻蜓点水式讨论一下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很快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精确计算上,使估算成了“鸡肋”,教之无味,弃之不能。悟性高的学生或许能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而一大部分学生也就意识到只要估计的结果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较接近就是估算。另外,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试卷中,也是以精确计算为主,即使偶尔出现估算的内容,一般也不考估算的过程,只要求填估算的结果,且评分时,只要估算的值在一定范围内一般都能给分。很多学生为了保险起见,干脆先算出精确结果,再靠船下篙,写个与精确值接近的数值,这就是试卷中很多估算值的由来。为了让学生估算题不失分,笔者曾亲耳听见一位老师在考试前竭力向班上的学生推荐这“聪明”之法。估算的意义何在?
其次,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也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便认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大的必要,不会想办法去运用估算。学生在作业时也是根据题目的要求,为了估算而估算.所以估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总之,估算不能把归纳出数值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是答案,估算本身应是简约化的算法。其实,我有这么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陷入了估算的结果最接近精确数就是最好的估算。可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估算要我们关注的是估算本身的方法,估算的合理与否。这也才是新课程加强估算的本真,估算更应侧重的是简约化中的大约情况。
着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提醒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要确实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估算,只有教师重视了估算,才有可能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在进行估算教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选择好进行估算教学的题目,提出适合学生估算的问题。只有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学生从问题中发现估算的重要性,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估算,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比,提高估算和计算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中的估算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感受估算价值中学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运用估算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让其明白估算的方法。估算教学除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外,重点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和调整,让学生学会反思、调整方法、积累估算的经验,教会学生二次反思的方法,是学生思维的升华,是学生活用估算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中,除重视估算教学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估算的策略,不断提升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