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化学教学中的“四化教学法”

2015-06-2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化学教学中的“四化教学法”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四化教学法”,现代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较为有效。

一、提炼知识,教学内容问题化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炼主线知识,并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在有关知识点上设计系列问题。例如,在讲电离度时,可首先演示室温下浓度同为0.1m01/1的氯化钠、盐酸、氨水、醋酸和庶糖几种溶液的导电实验。然后,结合实验现象提问:哪种物质是电解质?哪种物质是非电解质?二者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可逆反应方程式怎样表示?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并根据观察重点先后提出如下问题:灯泡的亮度与溶液的导电能力及离子的浓度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按灯泡的明暗程度从实质上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什么叫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怎样书写?溶液中的微粒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近。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对新知识的探讨,既有启动点,又有发展方向。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系列问题,并使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引导方法,解决问题有序化

引导方法,解决问题有序化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有序思维的过程。有序化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前例中,灯泡的明暗程度不同是外在表现,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是前提,离子的浓度不同是实质,而电离度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讲解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顺序地、流畅地向一定深度发展。

三、衍变发散,有序知识运用灵活化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举一反三地解决化学问题。衍变发散,就是将知识点沿不同的角度发散开来,衍变成多种思维材料。例如,在上例中可继续提出: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度是否改变?稀释醋酸溶液其电离度是否有变化?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其电离度怎样变化?等等。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地联系有关理论、性质、实验、结构、条件等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展开讨论。通过对比、联想、推理、归纳,最后由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深度,促进智力的发展。

四、刻化知识,知识记忆重点化

刻化知识,既课堂的总结阶段。既是对当堂知识的回忆和巩固过程,又是对重点知识的垂炼过程。让学生知道理解什么,掌握什么,怎样应用,怎样记忆;让学生灵活运用对比法、联想法、图表法、口诀法等多种方法去记忆要点知识。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