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乙烯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就以1997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里制取二溴乙烷的28题来说,其实验、装置、操作原理,现代职业教育,早在高二《化学(必修本)》第四章“乙烯”一节中就应当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制取乙烯及其性质检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⑴实验室制乙烯用什么试剂?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制得乙烯?
⑵实验室用制氯气的装置改为制乙烯气,有什么变动?为什么制乙烯气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
⑶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反应液为何会变黑?
⑷将产生的气体经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洗涤,除去什么杂质气?这些杂质气是如何产生的?
⑸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两者原理有何不同?
⑹如果原料气产生乙烯通入溴水是为了制得二溴乙烷,结果发现所消耗原料试剂的用量大大超过所得产物,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⑺空气里点燃产生的乙烯气体与点燃甲烷气体,它们火焰的现象不同,原因何在?
如果上述问题早在进行乙烯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已通过思维训练逐步解决,那么,解答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