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可使难点问题适当得以化解,从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把握提问的数量和难度,注重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研究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愈加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要增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限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究温故而知新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关联性极强的科学,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延伸。而由于数学知识点的繁杂,学生学过某一知识点一段时间后,往往或多或少会有遗忘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新知识的消化。由此,教师在设计新授课的提问时,首要考虑的便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式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间的正迁移。例如,在学习“正指数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针对函数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特征提问,这能帮学生将遗忘的知识唤醒,还能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把握数量和难度
高中数学课程无论对于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是高考的必考课程。所以,广大师生对每日有限的45分钟教学时间都很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提问要把握好设问数量,太少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太多则会降低思维含量,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合适的频率是8~10分钟,这恰符合学生注意力的衰竭周期,当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出问题,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高中生虽然比初中生有了更加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但是我们的提问难度也要保持恰当难度,最好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太简单的提问,除了起到组织课堂纪律的效果外,对促进学生思维没有丝毫作用。太难,则会人为割裂知识间的联系,造成学生思维的断路。
三、注重提问后的反馈
很多高中数学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提问,可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我们总是执著于学生回答出的那个有利于我们结论生成的答案,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的回答,而最终使这些回答成为无效回答。其实,相比提问,我们更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因为错误的回答中蕴涵着正确的元素,总结错误回答的一般形成规律加以避免,可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越。
总之,提问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保持适当的数量和难度。提问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寻找提问的艺术。
参考文献:
刘婷.课堂提问与高中数学课堂[J].科技视界,2015(1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