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好的导入就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学生就感兴趣,也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而不乱,使他们的情绪同智力因素一道参与学习,因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效果。
课堂的“导入”给教师所留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往往在2~3分钟之内结束。如何利用好这一个时间段,关系到一堂课的效果成败。总结一下所使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传统的“导入”法
1.陈述法
陈述法即直接把一节课所要讲的重点内容先陈述一遍,让学生明白一堂课的重点。不足之处,陈述有时平淡无奇,缺乏激情。
2.疑问法
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带着问题进入正课。此种方法用的比较广泛,能够避免陈述法的缺点,快速进入内容。然而不能过度使用,容易产生疲劳。
3.对比法
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设置疑问,能让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理解事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难得的是时间把握。
4.故事架桥
课堂中讲述一些自然界中种种的谜团,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四种是目前经常所用的“导入”方法,效果各有特色,关键还是因人而异。
二、现代的“导入”法
随着新科技日新月异,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又多了一种方法,即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1.文字资料引用
文字资料引用包括数据、表格等,处理一些个案,这样的导入直接进入主题。不过缺点是学生对文字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2.图片运用
目前“导入”课,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穿插图片,给以人更直观的感觉。这一方法即简单又实用,当然如果能够多张结合,效果更佳。
3.影音资料的运用
“导入”课以一首歌或一段影像,比起文字和图片,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麻烦的事,制造过程中比较麻烦。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好的导语,好似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情景;恰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整堂课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