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通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有益于学习的教学情境分不开。情境能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学中采用以“奇”引趣、以“变”引趣、以“表演”引趣、以“活动”引趣等方式激发学习动机,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动机;情境;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就是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并努力从活动中获得预期学习成果的一种倾向。它可以激起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意图或打算的冲动。儿童的学习行为也同样需要一定的动机作为支持。下面我就从动机的体现与动机的激发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学习动机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通过他们的自我汇报和课堂行为表现出来,教师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来进行推测、判断。它取决于儿童有目的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往往表现得积极主动并努力学习或掌握必要的技能。在教学中,儿童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有明确的动机。这一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阅读时儿童明确了要回答的或者说是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阅读的兴致就特别高。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不只是意味着教师要激发他们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的兴趣,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意味着指导他们如何开始学习。多年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1.以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引发儿童的内在动机,促使儿童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根据儿童好学的特点,以“疑”引趣;根据儿童好新的特点,以“变”引趣;根据儿童表现欲较强的特点,以“表演”引趣;根据儿童好动的特点,以“活动”引趣。
实践证明,教师灵活地运用提问的技巧,在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方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见《课堂管理技巧》一书)。要灵活地运用提问的技巧,教师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这是因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儿童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而是教师没有真正地给他们创造机会、创造情境,让他们参与进来。
2.以情感激发动机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就是师生交流情感的场所,教师的愉快与幽默、亲切与微笑能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如,在儿童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不能在学生还没有组织好回答时就一顿“臭骂”,让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教学更不允许忽略或嘲弄学生的错误反应。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以友善的态度帮助儿童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思想观念要耐心地去帮助、改正。同时要更多地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言行及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特征。
3.目标定位
在开始新课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任务结束之后确确实实感受到学有所获。如,在教学七年级lesson 26 Li Ming goes home(新课标河北版)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主要词汇有:store,T-shirt,etc以及重点句型 I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I walked to the park yesterday. I had a nice trip. It’s for you. etc.教学时,再教一些适当的学习策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以保持动机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情感付出分不开,学生往往为回报教师的爱心而努力去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有益于学习的教学情境分不开,它可以被认为是兴趣产生的直接导火线。我们可以这样想:没有激情而干巴巴的课堂或教师一直板着严肃面孔的课堂学生肯定不会喜欢;没有爱的氛围而冷冰冰的课堂,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黄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