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对数学作用的不了解和对数学地位的不重视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不能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产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在数学的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上,我们都应说明并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生活、工作中的计数、计算和推理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对事物或物品进行计数或是数量之间的换算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思想和知识。只不过在生活中但凡学生应用到的,大都是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应用了数学思想和知识。
2.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生活、工作的需要,其他学科的学习依然会需要并用到数学知识。
3.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品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他严谨、缜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4.提高学生的自身科学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作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创造出知识的巨大力量和人格力量,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熏陶和震撼。
二、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所有类型的数学问题,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数学基础知识点组成的。想要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就必须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点。但是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都不够牢固,以至于在解答不同类型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硬拼硬凑的现象,导致出错。基础知识点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固,高楼又怎么会稳固呢?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上不认真
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课上认真听讲,可以为学生节约不少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实际过程中,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小差,或是交头接耳,导致听课效率的低下。
2.课下不巩固
所谓“温故而知新”,大多数的学生在下课后,抛开功课就是玩,好一点的还会及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很少有能够积极复习、巩固知识的。
3.学习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一味依赖老师,被动接受,从而无法将课堂内容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