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浅谈课堂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9-1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和谐课堂、巧用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理思维;和谐课堂;问题情境 
  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现代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就必须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抓起,通过构建和谐课堂、巧用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读图训练、联系生活实际等措施,发展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地理思维 
  习惯。 
  一、构建和谐课堂,活跃学生地理思维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与学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就没有所谓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双方心情放松、身心愉悦,教师教学热情高涨,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积极活跃。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大声地说出“爱”,充分表达“爱”的情感,努力减少师生人际“心理冲突”,促使师生双方情感默契。教师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等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地理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巧用感性材料,激起学生地理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教师要巧用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不断吸引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学科有丰富生动的素材,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题导入一些图、文、声、像等材料,特别是图片、数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我导入了印度“车厢内人满为患”及中国“一个老人含着钞票抢占车位”的图片,学生很快意识到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再如讲解“中国地质灾害”专题,出示“汶川地震震前及震后对比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地震极大的破坏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地理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可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如在学习“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性提出“若地球自东向西转动,太阳还是东升西落吗?”“若黄赤交角增大为30度,五带如何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巩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讲授“季风环流”的成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夏天游泳时,白天赤脚踏在岸边沙滩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为什么岸边沙滩上感觉烫脚,近在咫尺的河水却很冰凉呢?”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化解知识难点。 
  四、加强读图训练,增强学生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一大特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教材的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坐标图等各类地图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这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定时、定量的“有效”训练,加强学生识图、析图、绘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挖掘、解读“地图”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必修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水循环”等自然原理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先通过一边讲述形成过程,一边板图分析,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画各类原理图对学生进行训练,画图过程就是记忆、思考、分析地理原理的过程,从而巩固对相关自然原理的理解。今后只要提起这些自然原理,学生脑海里就会自动浮现出动手画图的过程,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地理思维 
  新课标强调与实际相结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及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思考身边的地理问题,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地理思维。例如,在讲解必修2“季风水田农业”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部门、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深入了解该农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从而加深对季风水田农业的理解,增强爱国爱乡情感。 
  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只有真正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彻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养的现代 
  公民。 
  参考文献: 
  牛晓慧.浅析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