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本就是英语教学的短板,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成长生活环境的局限、学校条件的限制等因素,他们置身于本土化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口语的几率几近于零。所以,英语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英语教材,创设情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立足教材;创设情境;课外拓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英语教学就有两大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读写能力在我们平常的课程中相对比较容易训练,而听说能力,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置身于本土化的语境中进行交流,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紧扣英语教材,进行口语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英语课文教材朗读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带中发音准确、纯正,语气语调到位,抑扬顿挫,情感丰富,我们可以用此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让他们的英语口语更接近原汁原味。跟读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对话练习。此外,学习完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每节课都让学生先问答,再用短文的形式把课文、对话的中心意思口述出来,或是按照课文句式进行拓展练习。如,在教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讲述自己喜欢的学科,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这样既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新单词,也能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针对性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My name’s Gina时,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又从各个小学汇集而来,经过分班,彼此都还比较陌生,刚好借此机会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介绍自己,问候彼此。如,在上What color is it?时,我巧妙地利用各种道具来创设交际情境,如讲台上的粉笔、黑板,学生手中的笔、书包,我们的衣服等等,借此来模拟对话。而在教学Do you like bananas?时,则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了各类食品图片及与课文相关的食品类新词,让学生形象化地记住了单词,同时,创设了对话情境,让学生用教材上的模式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实物,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彼此了解。通过这种交际情境,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我还借助chant的表达形式,融英语与音乐于一体。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或让学生自由发挥,在chant中把相近的单词替换进去,变成新的chant。这种有声的语言环境,一改传统单调乏味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加乐学、好学,尽一步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课外拓展,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真正得到提高,仅仅依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运用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学生将口语表达真正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只有最终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实践并最终接受社会的检验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但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真正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为其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创办英语角,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生活化、趣味性的话题交流,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浅显易懂的英语版的书籍,学唱英文歌,观看英语影片等。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找一些经典的英语典故或故事,或者直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了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英语采访活动。这样,以课堂为基础,以实践为平台,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重积累,学会灵活运用
口语表达需要借助丰富的词汇,如果很多单词的意思都无法掌握,又如何缀连成句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而且与汉语一样,英语也有其约定俗成的说法或是俗语、俚语,这都需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每日学几个单词、每日一个格言、每日一条谚语的积累,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的词汇量有了明显增加,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课堂上,学生更乐于发言,气氛热烈,很多学生敢于自我挑战了,都能勇敢地走到讲台上来表现自己的见解了。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更为自信地面对英语的学习。我们要对课文中的语言和形式进行迁移和拓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引导他们,由浅入深,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直到“会说”,从会说到喜欢说,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欣.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肖岚.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