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考察了农村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上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自我效能感平均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高二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相关。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生;自我效能感
一、问题提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意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其中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作用。而在这些信念中,他又强调自我效能的影响。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最有影响力的主宰,它在人们作出选择决定时,发挥着核心作用。不少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本研究在仔细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着重探讨农村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以
期为农村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程序
1.研究对象
在奉化市两所农村高中随机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各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83人,年龄范围在16~20岁之间。
2.研究工具与材料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等人于1981年编制而成,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GSES共有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GSES为单维量表,因此只统计量表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实施
由主测按统一指导语和程序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并强调对每个空都填写,不漏题,独立判断,强调所填问卷不记名,并且回答内容会受到严格保密,问卷完成约需5~10分钟。回收问卷306份,最终对285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软件包和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农村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表1对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了比较,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农村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从表2可以看到,高中生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上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自我效能感平均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经方差分析,F=1.799,P=0.167,表明三个年级在自我效能感上无显著差异。
3.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检查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显著,结果见表3。
表中“*”表示在.05水平上显著。高二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高一、高三学生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相关。
四、讨论
本研究显示,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相符合。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男生和女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先天差别,男生比女生容易镇定、自信,而女生情感细腻、敏感,情绪容易波动,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也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在农村,很多家庭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并且,父母考虑到社会化的角色问题,自小对女孩要求严格,可是他们的言语劝说往往与孩子的实际能力不一致,孩子经过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观察与实证后,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此次研究显示,高中生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上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自我效能感平均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高一学生刚刚顺利通过中考,比较自信,自我感觉良好,故自我效能感得分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而在自我效能感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三个年级在自我效能感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本次研究还发现高二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对高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德.中学生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09(49).
[2]赵洁.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学业成就责任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