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影响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个体因素中,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学习动机低、不愿学、不去学的现象时常牵动教师和家长的心。通过调查找出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
一、概述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决定了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是英语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Corder曾说:“只要有学习动机,就都能学会一门语言。”然而,一部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直至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意愿。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仅学习中需要动机,教学中也需要有学生学习动机的参与,使课堂生态和谐向上。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地位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很高。英语学习中动机缺失现象给英语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教育程度和管教方式的差异,动机缺失现象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出现的较多。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动机缺失现象的调查能让我们管窥“英语学习动机是如何缺失的?”这个
问题。
二、动机缺失研究综述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于动机缺失的概念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动机缺失的概念是由 Deci & Ryan(1985)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动机缺失是由学习者面对学习产生的无助感而引起的。D.rnyei(2001)认为动机缺失指使人们正在进行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减少或消失的力量。朱晓红(2011)指出学习动机缺失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由于对学习任务和自己的消极认识与消极体验从而表现出在学习上的消极意向和低投入行为。纵观国内外,动机缺失的实证研究数量并不多。较有名的有Gotham和Christophel(1992)做的关于308位大学生动机缺失现象的问卷调查以及D.rnyei对于50名中专学生进行的面谈调查。国内的研究则从2007年一篇研究高中生体育学习动机缺失的博士论文开始。由于此项研究在教育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尚不深入,所以对于动机缺失的研究需要更多学者的加入来丰富。
三、调查方式与结果
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随机选取初二年
段80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研究小组《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并针对英语学习进行了少许改动。同时,笔者与初二年段5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询问其关于学生动机缺失原因的看法。
四、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学生问卷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动机缺失现象突出表
现为:认为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每天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很少听课;自己很懒惰;不知道怎么学习。从对老师的访谈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原因是导致其动机缺失的主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阶段大多在农村老家或私立学校就读,缺乏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学习基础薄弱。另外,他们的父母一般养育子女多、生存压力大,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相对较少,管教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其次,就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其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又一主要原因。一些教师反映,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预习、复习、听课的习惯,在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和家长监管的影响下,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在学习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也害怕找老师同学询问。综合来看,在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诸多因素中,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家庭氛围三个方面的欠缺最突出。
结合两项调查结果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培养英语学习动机。
1.课下攻心,策略传授。“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应该多与他们进行深入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与意义,了解学习英语的诸多策略,从而逐步建立起学习动机。
2.教学分层,激励为主。“跳一跳,摘个桃”。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课堂活动与作业应体现分层思想,坚持“少即是多”的原则,先让学生燃起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自主投入英语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能力。
3.家校联合,营造氛围。“非圣书,屏勿视”。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管教子女,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笔者多次通过电话、QQ、微信与家长的交流后,在全班发起了清除“智慧垃圾”行动,家校联合,拒绝给孩子购买那些不适宜观看的书籍、游戏、影音产品,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量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
本研究通过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动机缺失问题的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总结了导致动机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教学实践中的三条可行性建议。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功不可没,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学习的子女也将成为城市里注入的新鲜血液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面对这群基础不同、背景各异、失去英语学习动机的初中生,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付出时间来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克服动机缺失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春林,张大均.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J].教育研究,2007:71-77.
[2]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缺乏动机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郭连峰.初中生学习动力确实的心理学探析[J].教育探索,2009(02):122-123.
[4]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