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少环境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环境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工作,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环境教育的渗透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来完善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环境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
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决定了地球环境的未来,因此学校的环境教育应当渗透到不同的学科教学工作中进行,真正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环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可行性分析入手,从中学语文的角度来进行环境教育方式的渗透研究。就目前国外教育界的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中学教育中的各个学科都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其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应当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任。语文学科具有开放的课程理念、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以及广博浩瀚的学科知识,这些特点均为环境教育的有力开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一、环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可行性
1.中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使得环境教育的融入成为可能
语文学科性质能够促进环境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作为目前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技能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明晰环境问题,流畅、简明地表达自己对于环境方面的观点。环境教育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能够促使学生使用书面的形式来撰写环境报告等相关的文章。环境教育是以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为基础的,能够在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上达成语文与环境的双重教育目标。
2.中学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元素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主要是依托于国家管理和语文课程评价的基础来进行的,因此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都渗透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理念。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教材应当体现出时代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在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程目标中也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生命的教育意识,环境教育需要青少年建立一种良好的环境审美情趣。在建构文学世界的自然景色的过程中,通过中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美,进而启发学生建立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保护自然的态度。
3.中学语文中开放的课程理念有助于环境教育的融入
语文课堂的丰富性与开放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均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拓展语文教育的空间,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化,结合环境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实施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拓展语文教学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实施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融合环境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将学校对于课程的学习、环境的启发与对自然的思考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环境情感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环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1.通过语文教材渗透环境教育意识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展示来选择一些描绘自然风光、动植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济南的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文章,从春夏秋冬四季来描绘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课程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笔来营造自然美的意境。通过语言艺术的美感来融合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与眷恋之情,进而让学生感知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关心动物、保护植物的自然意识。
2.通过语文课程内容来揭示自然规律
一些与自然、环境知识联系紧密的文章,内容涉及一些科学知识的传播。如,进行《大雁归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下作者利奥波德的生平。利奥波德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环保主义者,他写的这篇《大雁归来》呼吁大家投身环保视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具有较高的环保教育的价值,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塑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需要在情境中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了解大雁的习性,大雁群体具有高度的团结合作意识,其行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等,这种动物界的联合现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大雁的敬重之情。
3.通过语文课文来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未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因此学生的环境意识愈加能够受到激发。许多课文的环境教育的作用十分明显,如《华南虎》《生物入侵者》《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这些课文中提到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个案,已经渐渐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的常态。为了有效制止这些问题继续发生,将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融合起来,通过课文学习来警示青少年一代,,以此启发学生对于环境的思考。教师要适当将忧患意识传达给自己的学生,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问题来展开讨论。
语文学科自身开放的课程理念,打破了语文课程封闭的学科体系,进而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开放的课程理念指导之中,将环境教育渗透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中。不同学科间进行交叉与整合,能够开阔语文学科的视野,完善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杜宏芳.管窥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三性”[J].环境教育,2012(04).
[2]杜宏芳,朱风海.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渗透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