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学习方式浅议

2015-09-16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谋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传统的依赖性、外在性、强制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向独立性、内在性、自发性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在反思传统学习模式种种弊端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迅猛,信息层出不穷,人类正处于一个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潜能的自主开发。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可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它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育重心必须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 
  一、思想品德课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并由此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记忆、练习和背诵为主,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课堂教学单调、机械、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下学生何言学习兴趣,何来学习主动性。这也是思想品德课一直被学生视为最枯燥的学科的根本原因所在。 
  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听讲”“阅读”和“看示范”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的,,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 
  二、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流程 
  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分为: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引发质疑,启发思维→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参与实践,锻炼能力。 
  1.课前预习,明确目标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学生的自学环节,从课内转移到课前,即课前预习,并且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加以规范和控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课前预习是一种自学,是学生通过课前自习初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预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预习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课外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从书本上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广博的知识还靠平时积累。我在教学中,除了讲授课本知识外,还不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课外知识、时政资料和生活案例,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掌握的课外资料。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预习的过程,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时政化、生活化,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效。 
  2.引发质疑,启发思维 
  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判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辩论,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1)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2)在讨论中质疑,即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3)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教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4)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在自己质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即由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教师的讲解应立足于“导”,若讲得过多则往往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就一些重点的、热点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辩论与对话。在一系列的讨论、辩论与对话当中,教师的讲课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讲课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当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增加了信息量 
  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将课堂上“师问生答”的单向反馈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反馈,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2)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再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小组意见。合作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这种无心理压力的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观点,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参与实践,锻炼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后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进一步完善的理想场所,也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指导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具体活动方式有参观、访问、调查、宣传、义务劳动、公益服务、设计等,时间的安排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长短,以保证活动实效。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把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思想品德课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挑战性,赋予学生极大的发挥其创造才能的空间,在“自己动手”的求知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探求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培养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的形成,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走出学校后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