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语文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塑造

2015-09-1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我觉得,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当他们长大时,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 
  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其他科目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我觉得,教学语文时,不仅要给学生机械、枯燥讲解语文文本的词句理解,在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人长大、知识增加的同时,心智也健全起来。 
  1.通过语文课主旨培养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习惯。 
  2.不自私,懂得关怀他人,感恩父母。 
  3.有理想,勤学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胡适《我的母亲》里母亲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美德;鲁迅《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那没有民族偏见高贵的品格;《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使命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学习,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值得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绝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因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