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实困境与矛盾,提出通过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走产学相结合之道等具体措施,充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特色和作用,,培养大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探索;应用性文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和世界经济接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纷纷开拓海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对具有较高职业水平的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直接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本文以就业为向导的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探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和就业脱轨的主要表现
1.应用性文件阅读能力差
高职院校虽然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语句的翻译,但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外购设备的说明书等外文应用文件翻译水平较差,虽然能够将这些词汇逐个翻译,但是无法将这些内容串联成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说明。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比较重视应用性文件阅读能力和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
2.口语交流能力不达标
很多企业在和外商交流时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在交流过程中任何疏漏都会造成生产销售中的严重失误,因此,在商业交流中不仅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意思,更要能够将自己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此外,在涉外秘书培养方面、在文案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用书面用语进行文案交流,专业性较差、词不达意、用词不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
3.偏重理论学习而非应用实践
很多高职院校在英语公共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偏重对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应用实践方面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专业英语应用水平没有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在学校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是难以胜任工作,特别是在一些精细化领域中的英语人才极为稀缺。
二、以就业为向导的教学探索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要改变高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较弱的窘境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偏重理论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以就业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日常教学中,重视英语教学和应用的结合,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专业实用知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加入到英语公共课程当汇总,使得基础知识能够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实现了两部分英语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职业所应用的专业化英语知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方面也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水平。积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职业培训,让教师深入学生未来要参与的工作中,了解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针对性,同时要让教师掌握职业化英语的基础上足够了解和职业相关的基础课程,能够从多个维度为学生讲解。此外,学校也应引进具有实教能力的教师,以这些老师为核心做好实教能力的学习和扩散,在英语教学方面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校企合作教学
高职院校在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将英语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为英语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应用英语在工作中的用法。学生在英语实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对英语各方面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了解到英语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才能改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助的形式让老师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能够了解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动向,为学生掌握该专业或岗位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基础,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在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还在未来的就业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应当遵守“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在未来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能力,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型,为将来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
参考文献:
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