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氧化铝、氢氧化铝作为本节教学的主线,教材将其安排在金属代表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之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性化合物内容,难度较大。而本节内容对于化学必修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则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教学重要性凸显出来。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设计如下线索: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写出代表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化学方程式。
2.能预测氢氧化铝的两性并设计实验证明。
3.能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得出其两性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Al2O3的两性及制取Al(OH)3,类推至Al(OH)3的两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Al2O3、Al(OH)3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及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教学难点】Al(OH)3的制备及两性探究。
【教具准备】
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试剂:0.5 mol/L Al2(SO4)3溶液、稀氨水、10%盐酸、6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铝锅上炖着的酸汤鱼散发的香味扑鼻而来……他突然想起了学过的铝的化合物知识。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吃还是不吃?金属铝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膜能经得起酸汤的考验吗?
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1】
验证酸汤鱼火锅到底吃不吃?——设计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氧化铝是否溶解。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试剂:氧化铝、10%盐酸、6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
【板书】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铝:
1.化学性质: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2.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三、创设情景——过渡导入:实拍小视频,胃疼怎么办?选择氢氧化铝为成分的胃药医治胃酸过多引发的胃疼。说明氢氧化铝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类比一下,氧化铝有两性,请预测氢氧化铝是否有两性?怎么验证你的预测呢?
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创新探究】不提供氢氧化铝试剂,怎么制取呢?让学生自主分组讨论选择,然后分工开展氢氧化铝制备实验探究,并最终确定正确的制备方法
方案一:氧化铝+水
方案二:Al2(SO4)3溶液+NaOH溶液
方案三:Al2(SO4)3溶液+氨水
【汇报交流】记录各小组选择的制取方案、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用同样的药品却有的能制得沉淀,有的得不到沉淀,有的先有沉淀后来却消失了,引导得出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进而分析推出氢氧化铝既酸又碱的特殊两性性质。
实验结论:氢氧化铝能与碱反应,但只与强碱反应。
【板书】(二)氢氧化铝
五、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2】
Al(OH)3有两性吗?分组选择药品和仪器,结合创新探究知识设计实验,完成两性的验证。
仪器:同实验探究1。药品:10%盐酸、6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硫酸铝溶液。
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
【板书】(三)化学性质(两性)
(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六、作业:上网查阅资料完成200字以内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内容:
1.氢氧化铝作胃药的原理。2.氢氧化铝作净水剂的原理。
【板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铝
(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火锅事件引发兴趣,以铝的氧化膜为什么没有起到保护作用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同时引出氧化铝的两性,降低新知识难度。运用类比方式推进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创新设计在此处插入氢氧化铝的制备探究实验,由于药品选择和滴加顺序不同而呈现不同现象,针对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事实,进而引出对氢氧化铝两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