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9-2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更多的只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养成,却忽视学生求异品质的塑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何培养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就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论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思维培养为中心。就地理教学而言,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改下,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发散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首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不断地引导学生,开放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教师在讲授“印度耕地面积与人口”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现状分析,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看问题。面对问题时,有可能的答案绝对不止一个,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这是激发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来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二、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会越来越多地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高中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因为它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值得重视的是,在活跃学生思维时,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地理概念、结论时,应花费更多的心思,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高中地理知识,才能在学习时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兴起与蓬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面出发,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贤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上旬,2014(04):3.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