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音响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反映生活的。学好音乐有利于提升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于音乐教学根本就不够重视,将其放到中学教育中的附庸地位,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好音乐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学音乐 改革 方向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中学教育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音乐教学。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艺术来感染人、陶冶人,是今后广大音乐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就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音乐教育中进行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尊重学生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了一切的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而要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树立师者威严的思想,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主宰着一切,学生都是随着教师的节奏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要学生怎样,学生就得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提高音乐课堂效果,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够树立起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思想更为脆弱和感性,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因此,音乐教师要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看法,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感受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
二、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是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如果在学生没有情感意愿的情况下,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造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逆反心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是喜欢音乐的,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在陈旧教学形式的制约下,学生开始疏远音乐,拒绝音乐,甚至放弃音乐。这都是落后教学形式所造成的。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一)有效解放学生的思想
音乐教学其实是充满乐趣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形式,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和协助,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尽情地展示自我,让学生真正释放出音乐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倡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除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以外,还要教师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问题,进而解决了问题,其得到知识更具有挑战性和满足感,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知识比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的职责更加牢固,更具有价值意义。因此,音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音乐。
(三)真正摆正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通过开发思维、塑造个性、展示情感来表达音乐内容的,由音乐所展示的形象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在对于音乐的欣赏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认识,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不是教师所理解的音乐情感都是正确的,要与学生形成相互学习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认知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感悟,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在各自身上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
三、让音乐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音乐,其实每个中学生都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有的学生喜欢听MP3,有的学生买过音乐书籍,可以说每个学生都能随便哼唱几句流行歌曲,而不少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课呢?究其原因就是音乐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音乐就是我们生活的反映,它是生活的提炼,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影子,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局限于音乐教材上、音乐课堂上。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要将音乐的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以生活场景来设计教学,尤其将一些与学生练习紧密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逐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也可以把音乐教学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去挖掘音乐的美,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音乐,把大自然作为音乐的教学课堂,从而在大自然的音乐课堂中设计开放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因此,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下,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要将音乐生活化,让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能因为自己的音乐才能匮乏,而远离音乐。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体验和感悟。
总之,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学好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学会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亚宁.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2]刘强.关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