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读书引发、连续所有的语言训练,准确地把握词句含义,领会作者意图,理解课文真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范读 细读 议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静态的文字,通过读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书面语言,也通过读而成为口头语言。这一转换,人与书的关系就发展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即由书本知识向个体精神财富转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根据教材需要,采用不同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读书引发、联系所有的语言训练,准确地把握词句含义,领会作者意图,理解课文真谛。
一、重视教师范读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学生的模仿性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适时地范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新课伊始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咬字正音,了解课文内容;在讲读课文中的一个层次、一个小节,甚至是一个句子时,指导他们听范读,看课文,想问题,学表达,把读和讲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学生无法根据思想内容和文字特色,准确把握某些朗读技巧时,通过教师示范性的领读,在重音、语气、声调、停顿、速度等方面进行指导,就能增强朗读效果。
二、引导学生细读
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五小节时,我就拿问题开路,引导学生提一个问题,读一段书,一步一个脚印,边读边思考问题,探求答案。我在指名读后,让学生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在此基础上,从课后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入手,通过发问引读,使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情,并掌握反问句式。
师:她一整天为什么不敢抽一根火柴暖手?
生:她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擦了怕爸爸打。
师:这时候为什么又擦了呢?
生:她实在冷得受不了了。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女孩此时的心情?
生:终于……
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课文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不敢”,而以“终于”表达出犹豫后的肯定,使人活生生地感到小女孩多么可怜。一个饥寒交迫、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形象便活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怜悯和同情。
三、指导学生议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就是学生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也就是教师要在读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问、有反驳、有争辩。
如学生在掌握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概括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见分歧,或遇到某些困难。这时教师一定不要急于分析,而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交流讨论,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议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难点,集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讨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并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就更爱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时,让学生先自主读,然后指名读,并让他们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前一句的语速要读得急促些,这样才能体现当时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危险情景,而大娘不顾危险,冒着枪林弹雨,送打糕给志愿军战士吃,可见她对志愿军战士比亲人还亲;有的学生在朗读时突出了“雪中送炭”一词,认为这样读才能表现志愿军战士对大娘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我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说说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读议结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再朗读这段文字时自然能够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而且学生拥有阅读的自主权,对读的兴趣更浓厚。
以读为本是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读可益智,读可审美,读可怡情,当然,读更可以发展语言。因此,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