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艺术类专业招生非常火爆,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这是因为艺术类考生有专业课的助力,高考时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较低,升学压力小,相对于普通高考生有很大优势,不少学生选择走此捷径。由于艺考生专业课的精力投入巨大,导致的文化课短板使得艺考成功之路别样艰辛,如何迈过高考对文化课要求的门槛成为摆在艺术类考生眼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依据个人实践从复习定位、应对策略、执行措施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希望给相关老师与艺考学子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考生 高考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6-01
近几年艺术类专业招生非常火爆,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这是因为艺术类考生有专业课的助力,高考时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较低,升学压力小,相对于普通高考生有很大优势,不少学生选择走此捷径。
然而艺术类考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与备考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少则三个月,多则大半年,因而在高三复习文化课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迈过高考对文化课要求的门槛成为摆在艺术类考生眼前的一道难题。从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束回到学校后,距离高考只剩下三个月时间,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三个月的复习时间,让这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能有所提高呢?这是组织艺术类考生高考数学复习时教师所面临的必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个人在艺术类考生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实践的经验,要切实做好如下三个方面:
一、复习定位:明确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
艺术类考生复习备考专业课的时正值高三一轮复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专业课的复习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学生只能暂时放弃了文化课的复习,这就造成了艺术类考生基础知识复习中的空白:原有的知识得不到巩固,新高三的复习没有参与,本不牢固的数学基础再受挫折。虽然部分学生艺考结束早,有时间能补偿一轮复习的缺失,但相对于完整的一轮复习仍显单薄。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在空白的时间段内,学生基本没有接触数学,已有的片段理解能力丢失殆尽。这是艺术类考生最显著特点: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弱。
艺术类考生准备专业课时相对自由,需要展示鲜明的个性与创造力,故外在表现活泼开朗,思维发散,有较强的表现欲。同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对不喜欢的事物有明显的抵触,自我约束力不强。他们返校复习时,已基本明确努力方向,有了自主学习的意愿,但不习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固定的时间约束,自由散漫的行为不少。这是艺术类考生的第二个特点:张扬个性缺乏严格的自我约束,精力易分散。
基于上述分析,艺术类考生的高三数学复习应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落实入手,复习起点要低,分阶段递进。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做知识与方法拆分,将问题转化为学生能理解最基础的方法,熟练之后在逐步整合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要简明易懂,可添加个别流行语言元素,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应对策略: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复习顺序
受限于艺术类考生基础知识差及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适当进行顺序调整,用简单专题的复习帮助学生打消对数学的畏难恐惧心理,用中档专题的复习提升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运用考试整合复习过的知识坚定学生考好数学的信念。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具体教学实践时将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
1.简单专题为先导,打消畏难恐惧心理
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繁多,彼此联系紧密,对学生的连贯能力与理解变式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因而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恐惧心理,艺术类考生大部分是文科考生,这种情绪尤为明显。为此在复习的第一阶段,选择集合、复数、算法、统计、概率、线性规划等专题展开。这些专题考点单一,涉及知识较少,产生知识点交汇的题目不多,基础知识易复习,解题方法易入手,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教师的简单讲评示例后学生就能掌握知识方法,从而减轻数学难不好学的心理影响,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恐惧心理。
2.中档专题作攻坚,提升学好的信心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简单专题复习以后,学生掌握了复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对数学有了进一步提升的愿望,,第二阶段要选择中档专题作攻坚,巩固第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一阶段选择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三个专题展开,这三个专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升级了,所需要的方法更加条理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学习流程。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抓好规范与落实,培养学生的得分能力,提升并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而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展开余下的较难专题: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形成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完成高考数学复习的主体。
3.借助试题整合知识方法,巩固复习效果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学生的知识方法体系初步建立,但熟练度不高,得分能力不强,不能将个人知识方法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成绩,这时进入复习第三阶段:借助试题整合知识方法,巩固已取得的复习成果。在这一阶段中,各地市的模拟试题都可纳入选择应用的范围内,教师要按照难易配置合理、知识方法覆盖全面的标准来选择题目重组试题,组织学生开展定时训练与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熟练度。在试题讲评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流程,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探讨争论,在互相帮助中提升自我。
上述三个阶段的复习要依据课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划分时间段,教师要有自主调整意识,对于较难的专题应作出删减,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同时兼顾考试需求。终极目标是学生复习了知识基础同时还具备了良好应试能力。
三、执行措施:精选例题与巩固练习,做模式化解题训练
根据艺术类考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确立了复习方向,划分了三个复习阶段,采取何种形式来实现目标最为关键。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专题复习时首先精选例题
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复习的重点,又要关注基本方法的渗透;例题数量不宜多,注意从课本中选取部分经典例题;让学生借助例题这一抓手能够有效的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复习,具备应用能力。其次课后配以针对性巩固练习辅助,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知识方法。最后用近五年山东省高考题收尾,让学生体验高考要求,继续自主复习巩固。
2.解题讲评时注重模式化、规范化
例题讲解分为三段: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思路探究,解题过程呈现。首先知识要点归纳要明确考点,回顾对应知识内容,自然对应到基本方法;其次的解题思路探究有了方向,如何把问题向已有的知识方法转化,最终达成解题目标;最后解题过程呈现要分段完成,让学生有章可循,明确每一步的要求,明确必得基础分与努力争取分,对个人解题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落实检查与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时间给学生反思与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的同时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通过作业批改搜集学生的反馈建议,为后续复习补救积攒素材,形成复习——巩固——补漏的三环节,扎实有效的复习效果落到每节课、每个专题。
艺术类考生的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除了稳步推进落实上述三个方面以外,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注意调整教师与学生的配合等外部因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的复习教学一定会去的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