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进行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我大胆的尝试着语文课堂的美丽转身:通过语文课堂应该是绿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内涵的等研究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不能丢失语文课堂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改革 美丽转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0-02
修订版课标强调,语文课应返璞归真,语文课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语文内函和语文运用的规律,我校本着“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根本,坚守“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常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语文课堂无论怎样改,教学目标是永远不变的,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表情达意,理解别人的情意,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这也正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地摸索,大胆地实践,但始终坚持的原则没有变。二是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打造语文课堂“精而实”的特色,实现“回归常态”“返璞归真”的大道至简的目标。这也是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潮流,在语文教学中我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及时反思总结,可收获的的却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安,以往孩子们在语文课上的“自主学习”少了,“盲目活动”多了,“交流讨论”少了,“抢答齐答”多了,“朗读指导”少了“齐读模仿”多了,“精读精讲”少了,表演游戏多了,,说白了就是做课的教师多了,敢实讲的教师少了。从表面上看以往的教学热闹,内容丰富多样,可从目标达成上看,却华而不实。有位教师风趣地评价“有说有笑真热闹,回头品品却无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向教改提出新的课题,教师应如何实行教学改革?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真正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难道教改真的意味着要摒弃以往教学的一切吗?不,每位教师都要牢记,让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是永远不变的教学宗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者的伟大光荣的使命就是在每位受教育者身上培植崇高的理想,应当使它们能反映出人民形象的缩影。”谁要是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他就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我理解了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课必须要美丽转身。
一、语文课堂应该是绿色的
绿色象征生命,象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绿色的语文课堂无论从课型还是内容上看都是新鲜的,对学生来说是有所求的,更应该是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能真正为了获得新知而努力探讨,验证乃至争论,让学习过程真正有效。是由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中生成的每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展开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落实“听说读写”为目的,正确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如洮南市语文工作室张艳红主任讲的一节语文课《野草》,采用了连接经验的教学放法,听了之后让我如梦初醒。帮我引向语文回家的路,整节课没有雷人的授课语,也没有花俏的课件,更没有触目惊心地情境创设,有的只是朴实无华,干净精炼的语言,有价值的导向质疑。而更多的是学生真实的思考——质疑——探究的过程,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夏衍72年前撰写的这篇喻意深刻的文章,特别是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两步走,第一步:从小草身上看,第二步:从写作背景看。这一环节教师没有随意让学生发挥想象,而是为他们指引了两个思考的方向。这样的设计却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学生即体会到了小草的坚韧的性格,更理解了革命者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也达到了正确的引领。这样的课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又有了新的生命力,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吐着新绿,我似乎听到了他砰砰的心跳的频率,时而急促时而平缓。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内涵的
从学科的本质看,语文课的内涵就是语言文化。语文负载着文化,呈现着文化,传递着文化。只有站在文化的层面上思考语文教学,清醒地把握语文教学本质,才能打造有内涵的语文课堂。同时语文课还必须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学习,生活是语文学习的阳光和水,说到语文课的内涵我还想提到吕老师的那节语文课的一个环节,为了教育学生要有野草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师采取换词的方法,“( )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学生根据理解,有的填中国共产党,有的填中国少年,有的填未来的我们。填着填着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教师并没强调让孩子们爱自己的祖国,而是在这一巧妙的填词活动中,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受到了爱国的思想教育。各位同仁们,有谁敢否认这位教师的方法的绝妙呢?总之,构建语文内涵课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科本质,以文化的视野襟怀建设语文课堂,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追求生命的意义,感悟成长的过成,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场改革面前,我们应如何理性的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不能丢失语文课堂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精髓所在,在改革中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新的语文教育面貌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