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参与式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和突破。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本文将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参与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3-02
一、引言
“参与”一词出自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揭示的是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它最初是指个体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在群体活动时是否“在场”,是否与其他成员互动等外显的行为。随着对人内在心理特性的重视,更加强调个体对群体活动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卷入。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大学生严重缺乏课堂积极主动性,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语课堂上53%的学习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活动、37%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参与的仅占10%。
笔者认为,倡导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是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才有机会锻炼其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把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如:性格、自信心、创新、合作精神、学习兴趣、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以及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来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极其重要。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参与只是作为讲授教学的一种补充,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仅仅进行了“有限参与”。这里所说的“有限参与”,包括学生参与时间和参与性质两个方面。因此并不能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想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上课尽量多地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但英语课堂基本沿用黑板加粉笔,特别是在未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教室,教师在课堂上仍低效地讲解课文、词汇、语法知识、课文理解及应试技巧,讲授时间占用过多,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老师通常不是去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而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知识,教师讲很多,设法让学生多接收,造成学生只注重听和写,不注重参与,致使学生减少了参与积极性,失去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无意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等待教师讲解,致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其次,教师的提问。提问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阶梯,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契机。教师的提问,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是否明白易懂、难易适中,是否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是否适量,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再次,教师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参与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参与行为的应答、评价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教师的教学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进度,课时的限制、教学环境的封闭与固定、学生人数过多,统一的考试评价体系等,都限制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和活动的设计,致使教师大多还是采用最为安全的传统教学方法。
2. 学生方面
首先,学习动机。动机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并能维持这种活动,直到学生取得成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过四六级或考研。这同时从侧面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英语作为一项技能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满足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是为了应付全国的四、六级考试,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这只是表层动力,缺乏深层能量的维持。调查学生中还有极少部分甚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他们根本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完全是被迫的。其次,学习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并伴有快乐、欣喜和满足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有力动力之一。有些学生觉得英语课内容枯燥,对课程本身不感兴趣,总是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当然不会积极参与。再次,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中,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听老师讲授并且勤记笔记,很少主动发言和提问,致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没能真正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教师也未能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最后,还有很多学生将自己课堂参与度不高主要归因于自身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3. 教学管理方面
首先,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是应试教育,偏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交际能力培养。在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其次,从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来说,学时的限制与班额的大小均构成了制约学生课堂参与的一些因素,尤其是学时设计方面,教师讲授时间的增多意味着学生参与时间的减少,这是一对矛盾,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一般较多,再加之课前预习部分和课后巩固练习部分,课时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另外,从发放问卷调查的学校来看,学校班级的班额普遍较大,班额较小的也有30人左右,班额主要集中在50人左右,班额过大也成了制约大学英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而且影响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假如老师没有充分的设计好教学参与活动的环节和过程,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其次,教材的设计也是制约大学英语课堂参与的因素之一。教材的呈现形式,教材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弹性和实用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目前的大学英语课本多以外研社和高教社出版的为主,教材设计过于呆板,教材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有诸多不适合学生参与的内容,导致学生参与兴趣不足、学生参与效果欠佳。最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也都制约了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使用,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