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1年提出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作为其改革的一大亮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近两年对三维目标的研究越来越具体到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然而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引起学者的关注,因此,应当从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反思,教师要合理设计、正确呈现三维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等方面来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关键词】三维目标 初中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0-01
自2001年提出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作为其改革的一大亮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三维目标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理论层面的探讨和研究,这类研究多集中在大学教师及教育理论研究者;二是自下而上实践层面的经验积累和归纳,缺乏理论层次的建构与普适性,这类研究的主体大多是一线教师。而现有的研究又多集中于对三维目标形而上的理论解读,并且又因研究背景及角度的差异而呈现出“多而杂”的状况,进而导致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所适从。[1]因此,当前对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与研究应教学实践、转向落实与达成,转向教学实践,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一、三维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知识与技能,弱化另两维
造成教师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师普遍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易教授、学生学业质量考核中也不易测量;现有的学业评价仍然是对学生书面成绩的考核,对于要用质性评价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流于形式;所以迫于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学校教学仍然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附设的观赏品。
2.将三维目标分解落实
对于三维目标是分开陈述亦或是整体陈述的争论已持续许久,然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它可以被我们分开加以陈述,但在落实时必修统一到具体课堂内容中整体落实。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将此忽略,将一节课按三维目标分为三个具体时段,依次落实三维目标。岂不知这已破坏其内在的整体性、统一性,三维目标还能落实到位吗?
3.落实三维目标时,教学方式单一
当被问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时,答案几乎是一致的:讲授、小组合作。对于知识与技能类目标,运用讲授的方式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成,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仅靠讲授、小组合作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结合着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具体环境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落实三维目标,岂不是更好吗?
二、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建议
1.教师要合理设计、正确呈现三维目标
合理设计三维目标首先需要将学科课程标准具体化清晰化,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其次我们要借鉴拉尔夫.泰勒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建议,即“对教育目标的陈述要想清晰的足以运用于指导指导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和对教学的设计,就得同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和在哪些内容或生活领域中运用该行为。”[2]行为主体、行为模式、运用该行为模式的生活领域或内容除此之外,最后教师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表述认知类目标可以用背诵、掌握、复述等;技能类目标可以用预测、区分、捕捉等;态度类目标可以用欣赏、乐于、形成等等来呈现三维目标。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达到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与和谐共生。
2.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反思
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实践最终要落在一线教师身上,目前三维目标落实不理想,与教师是否正确解读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理论成果,梳理出对三维目标的正确认识,认清其内涵,把握好内在关系,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等等。其次教师要能够拥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此来检测理论的合理性并进行修订与完善。最后,教师还要有反思教学的能力,三维目标为何落实不理想,情感类目标如何进行评价,教学实验中怎样落实价值观类目标,如何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等等都理应是一线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反思。所以,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反思将会有助于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学方式与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好的方式与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也可以促使意外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务必要有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认知类目标可以用教师或学生讲授的方法进行;技能类目标可以用示范、实践法、探究、问题解决法等;情感类目标可以用情景教学法等。并结合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交替教学、认知学徒制教学、知识的深加工、构建“知识蓝图”、知识呈现的逻辑设计等教学策略有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学论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研究应结合具体学科探究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4.学校要理性对待考试、考试注重全面
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时代已结束,国家已颁布高考改革方案,综合素质测评正式纳入高考评价范围之内,这一政策的颁布有力的冲击了当前学校对书面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当前时期,学校必须要理性对待考试,考试注重全面,即有对三维目标的量化考核,又有质性评价,,如:档案袋评价、利克特量表法、PIZZA评价等。至于质性评价,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但要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教育形势吻合。
参考文献:
[1]谢淑海.我国新课程“三维目标”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6).
[2]罗康,张阅.译 拉尔夫泰勒.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吕薇.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状况、问题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