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怎样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成为了当前老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1-02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改变了教师讲孩子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孩子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渐渐地,学生在探究算理算法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为数学“算法多样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学生想到的不同算法上来,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个性和发展水平,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供了材料,和教材、学具等因素一样,成为有利于儿童学习的一种外部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怎样能真正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我们教研组做了很多的研究,尝试,我希望能从下面的介绍中和各位老师产生一点共鸣。
实践出真知。下面是我们教研组通过“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部分典型课堂实录:
(一)学习乘法分配律后,简算:78×99+78。学生尝试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
生1:把99看作100-1,
78×99+78=78×(100-1)+78=78×100-78×1+78=7800。
生2:把99看作100, 78×99+78=78×(99+1)-78+78=7800。
生3: 78×99+78=78×99+78×1=78×(99+1) =78×100=7800。
师:同学们,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说:“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课后,我们在讨论这节课的时候,认为学生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亦即没有达成该达到的目标。看上去,老师是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实质上,不但没有引导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更深层次的是缺乏对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的关注,忽略了算法多样化与逻辑严密性的沟通处理。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引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向新的水平发展。这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各种水平的算法的特点或优点。当我们关注整体时,更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算式所具备的特点。我们必须在“算法多样化”的背后做理性的思考。算法多样化的效用关键在于呈现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且又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我们以33-8=?的教学为例。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算法大致有:
①从33起每次减1,从而数出结果。
②10-8=2,23+2=25。
③13-8=5,20+5=25。
④先算33-10=23,再算23+2=25。
老师随即和学生一起分析做了总结,比较这四种算法,显然我不宜长时间采用第①种方法。再比较另三种算法,尽管它们的思路有所不同,但使用起来也是各有优势,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是,第③种算法与笔算比较接近,如果掌握得好,可能更有利于向笔算。课后,我们觉得,,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另一方面,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所以,“算法多样化”不单单是要“多样”而必须是要“有用”。
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也对算法多样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1)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同于“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学生个体能力的表现,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一种很高的学习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达到的要求。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生集体的一题多解,是学习个性化的体现。
(3)老师不必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有时教材编排的算法在教学时学生没有出现,学生已经超越了的“低层次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这里提到“算法多样化”,就必然要说“优化”的问题,关于要不要优化算法,教研组目前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计算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能以学生掌握算法为唯一的目标,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是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充实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数学思考水平与学习的能力,在丰富且具个性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自信心。从这些目标来看,多样化的每一种算法都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另一种意见认为,学生的算法多样了,把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客观存在有些算法比较简便、有些算法稍显麻烦,有些算法的思维含量较小、有些算法的思维容量较大,有些算法与后继学习关系明显、有些算法对后继学习影响不大……既然算法间有差距,就有进一步优化算法的必要。
后来经过探讨,我们认为不要把这两种意见看成是截然对立的。课程不仅是知识,更是学生的活动、体验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真诚地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选择,才会在教学中有真实的民主、宽容,才会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总之:对于算法多样化,我们要:适度尊重,不可放纵;策略优化,不可随意;灵活选择,不可强求。
参考文献:
[1]邓丽霞.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认知与探讨[J].新课程(上).2014(01)
[2]葛秀华.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价值[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05)
[3]翁勤林.浅谈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质及优化[J].学校管理.2009(03)
[4]葛再晓.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冷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