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如果没有对小学生写作进行正确引导,则学生可能会走许多弯路,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而一套正确的教学方法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学是一项智慧、持久的劳动,只要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上多加一点睿智,多添一分耐心,作文教学一定会“活”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感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如果没有对小学生写作进行正确引导,则学生可能会走许多弯路,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下学语文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而一套正确的教学方法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想法。
一、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教师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要求学生写所熟悉的生活,写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1]。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开始活动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活动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然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活动中懂得的道理。学生在亲自动手之后,当然是心里有体会,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如三年级的第四单元作文——《我是绿色小卫士》,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安排一次绿色行动,然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就“有米下锅”了,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也实实在在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在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再次,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写作的素材或写出自己满意的写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2]。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此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再如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阅读了写作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其实说话训练就是口头作文的训练,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加强说话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每堂语文课上课前,让两三位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说话。从轻松的读书交流开始,如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等,然后不断提高要求,讲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针对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情况,说一说倡议书,提一提合理化建议。有时还要进行简单的包装使其充满情趣,如带上头饰的“小燕子”介绍春天的美景,带上胸牌的“导游员”宣传自己的家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促进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增强。为了说好学生往往会下很多工夫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更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说话内容的来源)。这样学生锻炼了迅速组织语言和材料的能力,从而形成快速作文的能力,为书面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而且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重视阅读,关注生活,为作文“蓄足”底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3]。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认为,以往作文训练实际上老师已注意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多次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已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识水平有关,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阅读。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摘抄本,定期检查落实。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受那深刻、形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文化底蕴,要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生活,明确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那一篇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学生会有收益,共鸣多了,他们的认识就会不断提高,认识了,,对自己的经历及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如有一个学生第一次坐飞机,他就详细地记叙了坐飞机的经历。他说,第一次坐飞机感到了新鲜,但同时感受到紧张和不安,他觉得比较起来,还是在陆地上踏实一些。他忽然对一个词有深刻体会,那就是脚踏实地。这种理解与认识使他对第一次坐飞机的事情有了兴趣。这就说明提高了思想认识才会关注生活。“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即做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引导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关注生活,也才能真正地解决作文源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