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包括学生在心理、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特征,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层次差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阅读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言简意赅的语言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并不是仅仅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自己去探索和掌握知识。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启发、引导、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求得之”的本领,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发挥课堂的最佳教学效果,我认为要考虑的因素有:如何重视课前预习,如何做好学法指导,如何保证阅读时间,如何做好信息反馈,如何做好朗读指导等等,现就如何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谈谈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因此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这是合情合理的。作为教师在自主阅读时就要考虑到这种因素的存在,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千万不要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掌握学生在认识、情态、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采取不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学生按照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素可以分为优秀、中等和学习有困难三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分别采取不同的要求,做到尽其所能,在预习环节中我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的意思,初步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课堂上一些难度大一点的问题我侧重于让他们回答,例如在教学《最佳路径》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提问:什么叫最佳路径?本文指的是什么路径?根据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我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思考回答,接着我又设问:这个路径是谁设计出来的?他根据什么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让中等生和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如在教学《林海》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让他们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有大概了解后,这时老师设问:你最喜欢大兴安岭“岭、林、花”这三部分的哪一部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放声读、小声读、默读等,边读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由于是学生乐意做的,因此表现更积极,收获也就更多,展现的学习成果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降低要求,在预习环节中我让他们只要能把课文读顺,生字初步认识,尽自己的努力想一想不懂词语的意思,课堂上我有时还亲自和他们单独合作、交流,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另外,在安排自主阅读时将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小组合作时,我把三种情况的学生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从而让他们取长补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对于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的信息反馈和交流环节,老师能够照顾到不同层面,只要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回答的问题,我都认真倾听,给予适时的肯定和作出适当的评价。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体现了这种理念。
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墨”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预习时要指导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将课文或其他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写一写心得体会;其次是“眼、口、心”三到。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预习时要让学生做到眼看、口念、心想,这样有助于发挥多种感官并用,保证精力集中,提高预习质量的效果;再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他有关的参考书。
其次,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往往是盲目跟从,不知道如何做起,教师要从读书的方法上给予指导,让他们掌握如何读通读懂一篇文章。比如,自学一篇课文,大致可以这样入手,可以先把文本读几遍,每读一遍都要达到不同的目标,,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直到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材料安排、段与段的联系,写作目的及方法技巧等。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读法上不能是一种模式,例如读古诗,就要先理解字词,再理解句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吟诵;读寓言,要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悟出其中的道理;读记叙文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的(如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如何立意选材等。
总之,自主阅读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同时也符合了语文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各尽其能、因材施教。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少教多学,自主阅读必将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