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园长的素质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有一位好园长,就有一所好的幼儿园”,能否办好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专业的教育服务,实现幼儿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园长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幼儿园园长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科学管理
1.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为教育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让管理更加鲜活
经济管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二八”定律,即管理好团队百分之二十的管理层就能管理好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员工。团队的管理层通常被称为整个团队的大脑,一个成功的团队势必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因此,团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精明能干的管理阶层。团队管理层是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桥梁,是管理者管理意志、管理理念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团队的管理层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意图现实化。因此,,注重幼儿园中层领导的能力培养,搞好中层干部的团结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2.重视团队整体建设,提高每一名教师素质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管理原理即“木桶原理”。优秀的管理者会把一个成功的团队视作一个木桶,每个组成木桶的木条便是团队的员工。当其中一块木条短于其他木条时,那么这个短木条的高度就是整个木桶的水位线。“木桶原理”形象地揭示出团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如果依样画瓢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来,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教师间的个体差异,将提高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提升幼儿园整体实力最奏效的方法。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能欣赏谁就培养谁,必须着眼于全局工作,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与方式。
二、营造团队文化
1.提高管理的人性化,在管理工作中多融入自己的情感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这时考验管理者的就不仅仅是智商,而更多的是考验其情商的高低。一味地为了管理而管理是一种简单粗暴不值得去探究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事情变得更糟。就算当时事态得以平息或者被管理者被迫屈服于管理者强加于他的管理意志,这时表现出来的团队和谐通常也是虚假的和谐,也许会给以后的管理工作埋下更大的隐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团队管理中要努力创造真实的和谐环境,要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千篇一律不是真和谐,万紫千红才是春。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是克服这种管理矛盾的最好方法,应在管理过程中多一点换位思考,从教师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把教师作为决策的参与者让教师明白自己是幼儿园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培养其主人翁精神。简单而言,人性化管理就是:让管理更加民主,不能“一言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或者是决策过程中要努力克服“拍脑门决策”的错误管理方式。用情感管理代替简单粗暴的“强人”管理方法,多在工作中、生活中去关心教职员工,用真诚的情感去为管理工作作铺垫。
2.营造团队文化,让幼儿园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纵观中外取得成功的团队,往往都有着自己的团队文化。文化是一个团队的标签、图腾,一种让每位团队成员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团队文化能促使每一名成员自觉地去维护或者维持一种和谐的团队氛围。教育管理者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努力去构建、打造自己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必须建立在受全社会推崇、符合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道德基石之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师风”正是幼儿园打造自身团队文化的强大道德基石。“努力自觉地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用高尚的道德武装自己。”这就是教育管理者们应该努力去营造的团队文化。我相信在这种团队文化的催化下,幼儿园管理工作将焕然一新,在幼儿园的每名教师之间将产生巨大的化学作用,管理、教学等各项幼儿园工作将呈现出更多亮点。
三、加强自身建设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更要建立自身的人格魅力,实行以德服人、以德治园的管理方法。一个好园长首先必须是全园强大凝聚力的核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对于“表率”在团队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有了很好的诠释。园长是幼儿园的“一把手”,是幼儿园管理制度的最终拍板人,也是全园目光的聚焦点。这就对园长自身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让教师们信服的人格魅力,才能有效地带动全园教师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说“管理”是把双刃剑的话,那么“制度”与“德”便是这把剑的双刃。“制度”管人、以“德”服人,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有效地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