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的思考点;二是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三是用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思考。
关键词:思考能力;知识迁移;思考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心里惧怕“交流”,有的是怕说错、不敢说,有的是不会说,有的是说表面、不思考,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思考。现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说一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的思考点
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我们数学学习当中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迁移。比如,在上练习课的时候,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用长方形纸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上课的时候,我就问:“怎么用长方形纸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孩子们没人吱声。我接着说:“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组能想出方法?”这时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小组交流之中。几分钟之后,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小组说:“我们沿着对角线把长方形剪开,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孩子们一边说一边演示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也认为这样做可以。然后我问:“你们怎么就想到了这种方法呢?”孩子们说:“练习十一第2题,我们用完全相同的两套三角尺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我们想到了这样做。”接着又有的小组说:“我们组用两个长方形纸随意交叉摆放,这两个长方形纸重叠的部分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小组怎么就想到了这种方法?孩子们说:“我们是由练习十一的第9题,将两张长方形随意交叉摆放,或将长方形纸和三角形纸随意交叉摆放,重叠的部分是什么图形?这道题想到了这种方法。”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多,还有转化、倒推、替换……我们在备课、研读教材的时候,自己要把每一课所用到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在课中要给学生进行及时、适当的渗透。每一课中不但让学生习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习得数学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好多学生不会思考,没有学习方法,数学思维差。学生哪些方面弱,我们就有意识地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强化或是告诉孩子们怎样思考。比如,在讲练习课的时候,有一道这样的题:有两份汉堡套餐,一份是18元,一份是21元,60元钱买3份,可以怎样买?我和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应该这样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买3份花的钱不能超过60元,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有剩余。另一方面我们要想怎么买,这3份可以都买一种,也就是要么都买一份是18元的,要么都买一份是21元的;也可以两种混着买。就这道题我给学生又延伸了一下,如果60元钱正好花完,那应该怎样买呢?
三、用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思考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是成绩好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认为对;如果是成绩差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认为错。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语气来判断对与错,如果教师是肯定的语气就认为是对的,如果是质疑的语气就认为是错的。也就是说学生没有经过思考而是凭着平时对每个人的印象以及老师的语气随便判断对与错。针对这种现象,我就用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当学生回答对了,我可能会用质疑的语气问:“对吗?”当学生回答错了,我可能就会用肯定的语气说:“对了,说得有道理。”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看看到底有多少学生在认真思考。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我就会等着什么也不说。这时会有一些学生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紧接着会有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不能随便判断对与错,要认真思考,判断对与错要有理有据,这样学生就越来越会思考了。
总之,,良好的思考习惯要求教师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