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妙招是把“提问”留给学生

2015-10-27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提问”形式多样化:学生不仅是听教师“问”与“说”,还要发自内心的“问”与“答”,更要听同学的“问”与“论”。 
  关键词: 先问 互问 自问 
  “提问”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更重视“提问”的数学功能,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提问”。可是现实教学中很多时候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就像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动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 
  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说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提问”形式多样化。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学生也应当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单一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即使原先学生主要承担的“听”的任务也应发生变化,学生不仅是听教师“问”与“说”,还要发自内心的“问”与“答”,更要听同学的“问”与“论”。在专家的理论指导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对策。 
  对策1: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先问 
  常常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次数过多,而学生应答的次数很少,特别是在新知教授这一重要的环节中,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提问极少,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只是被动地、消极地跟着老师的步伐。作为学生高效的课堂参与行为,提问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表现。所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布置“预习作业”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合理而适宜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目标明确。笔者以“圆周角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施方法。 
  案例1:“圆周角”第1节课预习作业 
  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是圆周角。 
  2.下列哪些是圆周角?说说理由。 
  3.作出■所对的圆周角?可以作几个? 
  4.如图(1),(2),,(3),量一量∠AOB与∠ACB有何关系? 
  图(1) ?摇?摇?摇图(2)?摇 ?摇?摇图(3) 
  5.当∠AOB=180°时,∠ACB=?摇?摇 ?摇 ?摇?摇,你有什么发现? 
  6.当∠ACB=90°时,∠AOB=?摇?摇?摇 ?摇 ,你有什么发现? 
  本节课知识点是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和推论,通过预习学生会主动与前面学习的圆心角进行类比,对概念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帮助。同时学生也产生了新的问题:(1)为什么圆心角只有一个,而圆周角却有很多?(2)在讨论同弧所对圆周角和圆心角的等量关系时,为什么要分成三种情况讨论?(3)如果圆心角大于180°,那么圆周角怎么作?它们又有什么关系?通过预习,学生上课的时候随着老师的讲授头脑里不断冒出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老师需要他们探究的,只是被学生先问了出来。这种让学生“预习先问”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萌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习起来更主动积极,课堂上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对策2:开设“错题诊所”,让学生互问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而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有针对性地纠错。笔者是这样利用错误资源的:在每天作业批改过程中,把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摘抄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前5分钟开展一个小型的问题会诊,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提问、“揭短”、互助、互答。 
  案例2:习题: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无解,则a=?摇?摇 ?摇?摇?摇. 
  错解:去分母,得x(x-a)-3(x-1)=x(x-1) 
  整理得(2+a)x=3 
  当x=1即a=1时,方程无解. 
  当x=0时,0=3,方程无解. 
  所以a=1. 
  这是一道典型错误题,错误的隐蔽性很高,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分式方程有增根”与“分式方程无解”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不到位。当笔者把这道题在课上投影后,同学们立刻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认为正确的同学(以下简称甲)说:分式方程无解就是化简后的整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这题没有做错。 
  认为错的同学(以下简称乙)质疑说:整式方程有没有解还不知道,怎么会没有错? 
  通过这样的质疑,认为正确的同学立场发生动摇,但还是不太服气:那分式方程无解是什么意思?甲方虽说做对了,但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这也说明其只是就题解题,并没有深谙其中的根本原因。此时笔者连忙补充:甲同学不妨上黑板写一下你的解法。 
  甲上黑板板书出正确的过程: 
  去分母,得x(x-a)-3(x-1)=x(x-1) 
  整理得(2+a)x=3 
  当a=-2时,方程无解; 
  当x=1即a=1时,方程无解. 
  当x=0时,0=3,方程无解. 
  综合得:a=-2或1. 
  于是笔者对比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整式方程无解就说明分式方程无解;如果整式方程有解并且它的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也说明分式方程无解。 
  通过正反双方的互相质疑,原本做错的同学得到了纠正,并且印象深刻,原本做对的同学领会更深,感悟更多,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的过程,重视和充分利用生生互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对策3:创建“问题阶梯”,引导学生自问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