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浅谈语文阅读课课堂巧结尾的实践

2015-10-31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的结尾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而已。它有其自身独立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课堂结尾的内容、目的和作用,然后采用恰当的方式结尾。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归纳了首尾呼应法、总结课堂法、音乐烘托法、留下悬念法、扩散辐射法、拓展媒介法、激情朗读法等课堂结尾方式,增加了阅读课堂的时效性,使课堂结尾为阅读课堂教学增光添彩,现进行归纳、总结,请同行们指正。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课堂巧结尾;课堂效果 
   一、语文阅读课堂结尾的教学现状 
   课堂结尾是指整节课的尾声阶段,而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不太重视课堂收尾的质量,这表现在:(1)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课堂收尾的考虑,而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开始新课和中间的教学流程。(2)课堂的前面用时过多,导致结尾草草收场,甚至于没有结尾就直接下课了:这节课到此为止,我们下节课再讲吧。(3)课堂收尾形式单一,多为教师自己小结,而学生没有动起来。 
   这样的课堂结尾让我们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且也没有把课堂结尾的价值体现出来,真是遗憾。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而已。它有其自身独立的意义、作用,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结尾的内容、目的、作用,然后考虑用什么形式去收尾。 
   二、语文阅读课课堂结尾实践策略 
   1.根据教学目标来结尾,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统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而课堂结尾也不例外,无论如何结尾,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所以阅读课结尾时时要依据教学目标,这是总的原则。 
   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时,此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针对这一目标,我的课堂结尾是这 
  样的: 
   爱情很美,可中学阶段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地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像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所以等我们在座各位成为有智慧的人时,再去享受爱情的美好吧。 
   这样结束课堂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置的。 
   2.依据不同文体来结尾,解读挖掘文本内涵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性作品以意境和情思取胜,着力点应在情感和思想深度上,即注重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文本解读的深度;议论文等事理类文章以理取胜,着力点在理上;说明文知识性比较强,着力点在知识的梳理和阅读方法指导上;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结尾的着力点在知识梳理巩固和理解文中人物的人文内涵。 
   例如,我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小说时,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这就是让学生挖掘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3.留5分钟结尾时间,制造亮点留期待 
   根据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觉得应该留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收尾,就会让课堂在最后几分钟再掀波澜,制造亮点,让学生意犹未尽。如果课堂前面用时过多,导致预设的内容无法完成,那么,教师可以采用留疑方式结束课堂,让学生对下节课的教学有期待。 
   例如,我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依据其中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结尾:杨修和曹操已随着历史烟飞灰灭,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怎样完善自己的性格呢?请送一句话给这两位历史名人。(任选其一) 
   而完成这个教学环节需要5分钟的时间:学生思考约1~2分钟,全班交流约3~4分钟。如果预留的时间不够,就会导致虎头蛇尾,无法在课堂结尾时制造亮点。 
   4.结尾形式多样化,增加信息量画龙点睛 
   (1)首尾呼应法 
   这种结尾就是在课堂收尾时,让学生再次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上,使课堂结尾与课堂导入呼应,那么,整堂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体现了教师精心的设计。 
   在教学《桥之美》一文时,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我出示了作者吴冠中绘桥的几幅画,问学生:你们觉得画中的桥美吗?好多学生说画中的桥挺普通的,感觉不到美感啊。课堂结束前,我再次出示吴冠中绘桥的那几幅画,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美学知识欣赏画中的桥之美。这样既落实了学生课上所学到的美学知识,又使课堂首尾呼应。 
   (2)总结课堂法 
   课堂总结法适合知识性比较强的课堂,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自己来说、来总结。课堂小结目的要明确,表达要科学准确,言简意赅,承前启后富有启发性,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绿色蝈蝈》是一篇说明文,在课堂结尾时我让学生归纳怎样介绍小动物。学生的归纳如下:①抓住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形象细致地介绍;②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这样,学生学完此文,在怎样写介绍动物的文章方面就心中有数了。 
   (3)音乐烘托法 
   音乐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教师如能在语文阅读课中,特别是课堂结尾时巧妙地运用音乐,会烘托出特定气氛,刺激思维,调动情愫,将课堂推向高潮。 
   教学《散步》一课时,我用温馨的歌曲《让爱住我家》结束了整堂课,课堂结束了,而爱却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我用雄壮的《命运交响曲》结束课堂,有力地烘托了贝多芬顽强与命运抗战的巨人形象。 
   (4)留下悬念法 
   悬念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本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是由于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因而不满足所产生的。教学中,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追求,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此法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种子,扩大课堂学习的效益。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