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营造课堂氛围

2015-11-0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因此,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心理调控、知识把握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简要阐述科学课堂上如何营造课堂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氛围;营造 
   一、焦点问题“炒热”课堂气氛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具有好奇心旺盛、渴望探索、在否定和肯定中不断提升等特性。结合学生的现阶段特性,笔者利用学生关注的、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探讨、辩论,在发言和辩论中“炒热”课堂气氛。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八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刚一上课,笔者便利用学生最关心的雾霾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学生观点的碰撞中,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环境保护。而后,在“火热”的课堂气氛中,笔者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防止雾霾,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加重环境的负担、破坏环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等问题。 
   二、科学应用中的理性氛围 
   笔者认为,科学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可以将生活知识搬入课堂中,这样既让学生的学习富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又避免了“死”学习。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极为重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告诉学生天气和气温的知识、电路的设计原理、家庭用电安全知识,以及如何将家中的废弃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冷气流能带走雾霾、洁净空气等知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能用到科学知识。 
   三、肢体语言带动教学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肢体僵硬的教师容易造成刻板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一个时时使用丰富肢体语言的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热情的,这自然能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例如,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课堂教学中,讲到第四节“常见的动物”时,会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讲到“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时,不仅自己模仿,还会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中的生物后,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模仿看到的形态,或者展开联想,绘声绘色地进行口头描述。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热情。 
   总之,课堂气氛的把握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同等重要,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1.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